> 設計學院 > 課程設計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

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必修)

是建筑系列設計課程的高階部分

同學們經過一學期的學習

掌握大中型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方法

鞏固和發展建筑設計的基本能力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觀念

關注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培養建筑設計的創意能力

……

因疫情影響

本學期采用線上教學方式

分為前期準備和方案設計兩部分

前期準備工作

包括專題概述、場地調查

實踐案例學習和相關資料搜集等

方案設計部分

包括場地設計、建筑設計

技術設計、室內設計等

一起來欣賞同學們的精彩成果吧!

#

課程要求

1)場地設計:結合地段的位置朝向、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候特征、規劃條件、規范要求等,建筑環境、交通環境,處理好建筑的總體布局、對外交通、人車分流、前庭后院、主次入口、場地停車、綠化環境的設計。2)建筑設計:正確理解相關規范、指標,組織好各功能空間的組合及主次流線關系,綜合建筑平面、立面的設計,塑造室內外協調統一的空間形式和立體造型。

3)技術設計:注重結構選型、設備選型對設計構思、空間處理的影響,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觀念,學習和掌握各種對能源、資源合理利用并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建筑環境質量的設計策略和方法。

4)室內設計:注重設施安排、家具擺放的合理性和藝術性,創造特色空間。

#

授課班級

風景園林專業2020級全體本科生
#

授課教師

風園20-1班?秦?巖

風園20-2班 任蒞棣

風園20-3班?曾洪立

風園20-4班?丁立南

#

優秀作品展示

山行——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劉源遠 ?風園201班

指導教師:秦巖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該游客中心位于長城腳下的公社,選址地處山坡之上,建筑東部埋入山中,使游客中心的屋頂與自然山體相銜接,屋頂綠化和山坡自然植被得以融合到一起。同時由于建筑西側視野開闊、南側山體秀美,故利用一層的屋頂設計了面向這兩個方向的觀景平臺。在游客中心內部空間設計上,實現了游客與內部員工的分流。在大廳處,采用通高空間的設計手法,增加了一層空間與二層空間之間的互動聯系,使大廳較為開敞通透。心得體會:經過本學期建設課程的學習,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較大尺度游客中心的設計,并對游客中心及其附屬停車場選址、建筑造型、室內空間布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非常感謝秦老師的悉心指導,我深感受益匪淺。

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孫王穎 ?風園201班

指導教師:秦巖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基于對場地現狀的思考,建筑怎樣與山體融合,人怎樣與自然進行互動成為此次設計首要考慮的要素。建筑在面對風景時有三種策略,一是擬態,模擬山水的形態,二是隱逸,通過自身的“不在場”而凸顯風景的“在場”;三是旁觀,以視覺中的風景為主角,建筑退后成觀看風景的“他者”。這三種策略在具體的建筑實踐中相互融合,共同應對風景和自然的存在。建筑基址所選地塊為微高差,可利用內部臺階解決高差,并自然而然地根據臺階劃分內部功能區;順著等高線,平行布置體量;將不同角度的體量連接;根據高差,體量局部跌落,結合餐廳功能置入庭院,營造景觀。心得體會:這學期的建設課程是我首次接觸到的體量較大、環境多樣、綜合性較強的任務設計,方案的推敲之初,我仍拘泥于小型住宅設計的思維框架中,在此要十分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對我的每一版草圖都給出了中肯詳盡的建議,從體量模型的確定到平面邏輯的推敲再到立面造型的設計,每一次方案的打磨,都使我思路的開闊性、設計的規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結——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李雅楠 ?風園201班

指導教師:秦巖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次設計場地位于長城腳下,風景優美,設計靈感來源于“結”,建筑形式上抽象了結的形態,象征著四面八方的游客通過景點產生了連結,羈絆。該建筑作為一個游客中心,應起到地標的作用,在空間組合和立面上采用現代的手法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為使游客在建筑中獲得更多的趣味性,植入了庭院空間,空中花園,露天餐廳。在流線上,工作人員和游客分流,避免了人流混亂。私密性的空間多放置于東側山腳處,以該場地西南方位視野最優為依據,在西側安排了一些重要的活動空間,并且確保了庭院空間的共享。在建筑與道路連結部分利用高差形成了階梯狀景觀,賦予游客不同的空間體驗。心得體會:經過這一學期的建筑設計課的學習,對建筑的體量感,形態推敲,空間布局,游線組織,建筑與景觀的結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為這是第一次接觸大體量建筑設計,所以難免會在實現自己的概念前走彎路,犯很多錯誤,但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循序漸進,最終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圖紙上。這個過程雖然艱難,但收獲頗豐。

一抹陽光——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戴函靜 ?風園201班

指導教師:秦巖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次建筑設計方案基于對場地環境的考察分析,為了更好地做到與環境的結合,將二層的體塊進行了分割與旋轉,形成錯層以適應建筑背面抬升的地形,二層兩體塊通過大平臺與中間的玻璃廊道相連。建筑整體外觀以暖色調為主,以體現溫馨和諧的風格。樓層相互交疊部分上下貫通,實現了功能的統一,形成共享空間以滿足光線與視野的跨層交流。設置內部功能重點在于功能區分流,以該場地西側方位視野最優為依據,在一層分設員工區與顧客區,二層康樂區整體獨立開來,混合了私密性好的包廂與開闊性強的室外平臺以滿足不同需求,連接外部的階梯加強了建筑與環境之間的聯系。心得體會:經過本學期建設課的學習,我了解了建筑功能的設置、場地環境的分析、建筑造型的手法、室內布局的邏輯等基本設計概念,且能夠將其運用于設計??v觀全程可謂是收獲頗豐,在此十分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幫助我在一次次的改進中獲得進步與成長。

山城望——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梁鈺喬? 風園201班

指導教師:秦巖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次建筑的設計重點為眺望自然,因意在打造一個能與自然溝通融合的游客服務中心,所以建筑外觀設計風格簡約,著重強調建筑立面的豎線條關系。建筑主要由三個簡單的體塊交疊構成,二層在一層的基礎上向西延伸,通過設計大扇落地窗的方式將室外景色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內,讓建筑更好地于外界景觀相結合;三層在二層的基礎上向北延伸,能夠營造出一定的隔絕效果,增強私密感。建筑內部的設計重點在游客與員工的分流和功能區的分布上,以該建筑西南方位視野最優為依據,在一層西北部和二層南部設置行政辦公區,一層其他位置設置公共區,二層北部設置與一層廚房相通的餐飲區,三層單獨設置康養區。心得體會:經過一學期的建設課學習,我對建筑的環境與功能、空間與造型的內在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非常感謝老師的悉心指導。

八方景和學生:李紫萌??風園202班

指導教師:任蒞棣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設計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升八家郊野公園東園,旨在打造集接待導覽、商業服務、游覽娛樂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游客服務中心,與室外環境營造相結合,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豐富的游園體驗。心得體會:在任老師的指導下,本學期我深入學習了解了游客服務中心的功能、特性,以及建筑外立面對建筑整體雕塑感塑造的影響。同時,我也對加強建筑內外部空間聯系的方式進行了思考。幾節課的方案修改之后,我對場地的理解,對建筑空間分類排布的理解都逐步完善,對公共建筑功能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收獲頗豐。

并置與激活——八家記憶重喚計劃學生:蔣思嘉??風園202班

指導教師:任蒞棣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次設計是在充分尊重場地特色、利用場地優勢的基礎上完成的。八家郊野公園是一個以自然植物、郊野趣味為主題的公園,是串聯北五環城市綠帶的重要節點。游客服務中心利用道路交叉口的特殊地理位置,結合屋頂的形態吸引游客來往、建立東西園的聯系;通過設置觀景視廊等方式,引導游客與自然植物進行對話。主體建筑配合周邊路徑的設計與植物配植,實現服務游客、服務公園的重要功能。心得體會:在設計過程中,我經歷著學習案例-做方案-改方案的循環,正是這樣簡單而普通的循環,讓我逐漸從對游客服務中心設計一無所知過渡到了對其擁有自己的理解。感謝任老師的耐心指導與點撥,讓我意識到每個方案的合理與不合理之處,不斷引發著我們的思考與探索。本次建設課程為我們將來的設計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視野與新的思路,期待自己將來的學習能以此為基礎,呈現更加精彩的方案。

八方緣學生:劉雋喆 ??風園202班

指導教師:任蒞棣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設計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升八家郊野公園東區入口,以公園咨詢服務和餐飲為主要服務功能,兼顧科普教育、辦公、零售商業和室內休閑活動。在功能組織上預留半圍合庭院,保留與西區溝通可能,充分利用屋頂空間以觀賞林地。心得體會:本學期課程結束,通過較大體量公共建筑的設計,我也更深刻地理解設計師追求的不是炫酷的表皮、夸張的造型,而是空間的形態、功能和組合對人的使用、情感產生的影響。最后一次建筑設計結束了,相比那個第一次站在八家郊野公園實際場地上,無所適從的我,再一次面對八家郊野公園的場地,多了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對周邊現狀的思考、對設計邏輯的推敲。雖然本次設計仍顯稚嫩,但希望我能保持一顆熱忱而好奇的心去觀察所學知識,希望它能不斷帶給我驚喜。

折?合學生:姚思丹 ??風園202班

指導教師:任蒞棣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設計以服務本地居民,吸引外地游客為設計目標,考慮場地的環境特征和居民、游客需求,開展游客中心設計及用地范圍內的景觀塑造。主要從功能性角度出發,既符合游客中心的基本功能,又依據場地特性和游人的需求,設計觀景平臺、小廣場等。游客中心兩面臨街,以吸引路過游人人,屋頂形式為折疊式坡面屋頂,與公園西園的入口形成呼應。游客中心的主路口位于交叉路口,交通便利,并設有入口廣場和臨街休息站,以充分發揮人群集散的作用。游客中心的西、南兩面臨街,因此次入口設在南側次級道路旁,另一次入口則面向公園內部,便于公園內的游人到達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西側街景較為優美,北側公園內風景秀麗,因此觀景平臺的設立兼顧了兩側的風光。同時,小廣場景觀的塑造也有利于游人親近自然。心得體會:三個學期的建設在建設Ⅲ告一段落。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些設計技巧和軟件技能,而是從分析到設計的一整套設計邏輯體系。我學習到了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場地的客觀要素、使用者的主觀需求等等。在設計時,我總會有很多拍腦袋想當然的時刻,時時刻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講求嚴謹的設計邏輯是艱難的,但是艱難的過程亦是完成合理的設計的必經之路。三個學期的艱難行進我收益匪淺,感謝任老師一路以來的悉心教導!

長城之眼——長城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劉松楠? ? 風園203班

指導教師:曾洪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次建筑設計的設計主題是“長城之眼”。希望本座游客中心建筑能承載停留、住宿、辦公、展覽、餐飲等功能,同時也像“眼”帶領和引導游客欣賞長城的美景。設計流程主要分為四步:1.首先根據山勢與地形確定設計區位,結合“眼”形以及場地本身進行初步體塊設計。2.創建大廳“通高空間”,提供更多公共空間,增加光照。3.將辦公行政區域與游客區域分為兩個體塊,明確游客以及辦公人員的導向。4.使用空中廊道連接兩個體塊,增加空間的豐富性,增植庭院“迎客松”以及景觀花池,并增加更多的細節設計。心得體會:整體設計過程收獲頗豐,經歷了體塊的改變、軟件技術的深入學習以及內部功能排布的許多思考,終于得以實現最初的設計意圖。不能僅僅注重方案的藝術性,而忽略了建筑的可落地性。十分感謝曾老師本學期在建筑設計課程中給我們的設計指導,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希望能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探索,對建筑設計有著更多的理解與認知。

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王藝嵐? ? 風園203班

指導教師:曾洪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一次偶然,當我第一次準備在SU中把建筑模型放到地形中去的時候,意外發現建筑恰好能夠橫跨山腳的緩坡,于是我當即決定讓建筑與地形結合起來,利用地形的高差,去追求一種更豐富的體驗。確定了這個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大方向之后,我順著這個思路去查找和學習相關案例,借鑒它們的處理手法,一步一步地推進和完善自己的設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度陷入瓶頸。比如,由于我的建筑一部分嵌入地形,我不得不花更多精力考慮內部空間的布局和采光問題;為了增強建筑內外空間的聯系,我將地形重新整理,讓原本的坡地成為庭院。心得體會:拿到這學期建筑設計課任務書的時候,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戰一下自己,嘗試一些之前自己未曾觸及過的形式。設計過程中我常想,如果我不選擇這個方案,也許就能減少許多工作量,但我最終還是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堅持下讓它得以完成。這次設計對我來說,是一次經驗積累,更是一次自我突破。

棲·融——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薛鎰涵 ???風園203班

指導教師:曾洪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在這學期的長城山腳的游客中心的設計中,總結一個學習到的關鍵詞就是“尺度”。從大的尺度來說是對于等高線的理解,對于選址與建筑的相容性,在這次選址中我選擇了一塊有一定高差的場地,在不斷的方案改進中,我對于等高線的利用以展現建筑本身“藏與露”的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從小的尺度來說,是對于游客中心各個功能區細部的尺度處理,在曾老師的課程中,我們對于公共建筑的餐廳、客房、以及入口,停車場等區域的設計尺度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這次設計中,我采用了曲線控制的建筑形態來呼應長城山腳的設計選址,上升的形態以緩解原場地的高差,建筑附屬的停車場區域按其功能分別位于靠近建筑二層的兩個入口區域以形成合理的交通流線。心得體會:在設計中,我也深刻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于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結構安排認知不夠到位以及對于建筑周邊景觀設計處理的不足等等,希望能在今后的設計中繼續進步。

游——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趙安識 ???風園203班

指導教師:曾洪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相較上學期來說,這個學期設計的游客中心建筑的體量明顯增大,功能更加綜合和復雜。最大的體會就是學習了綜合處理各種問題,不僅只是建筑本身的設計,更需要對前庭后院的環境進行設計,以及停車場、外部道路的合理設計、對設計地塊的地形等高線的整理;在建筑本身上,多種功能分別的安排和串聯方式,功能的組織和空間的變化息息相關,同樣影響建筑結構與構造的變化。尤其是在結構與構造上,復雜的設計很好鍛煉了對結構的取舍選擇能力,同時由于這次較大的建筑體量,對立面的要求有所提升,學到了組織變化而統一的立面。也學到了更多從實際出發落實到實地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并且認真考慮了建筑經濟指標和遵守建筑設計規范,對建筑材料增加了解,深刻學習到了嚴謹、規范和材料的使用。心得體會:本次從實地案例考察、案例學習,到建筑選址體量生成、建筑環境設計、主題確立、平面布置細化修改、空間安排、結構選型、材料選擇、立面設計等等,再到最后的出圖,收獲頗豐。在這里非常感謝曾老師一學期的嚴格要求和耐心指導!

棲·融——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焦雨菲 ???風園203班

指導教師:曾洪立

設計說明:談到我做設計的經驗,我認為開始的階段要大量搜索案例,作為初學者,腦子中沒有很多構想是正常的,所以需要去借鑒別人的設計,將別人的設計巧妙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次是出圖時的流程和軟件需要熟練,否則后期會浪費很多時間去學習軟件的知識,平時去要多多自主去學習軟件的用法,腦子中有個大概的框架。最后就是日常要積累好看的排版和圖紙風格,作為一個需要考慮美的專業,最后圖紙的效果也決定了作業質量的好壞,所以在日常刷手機的時候可以對這方面多加留意。心得體會:這是我第一次做大體量的公共建筑,剛開始沒有任何經驗,所以看到環境現狀和任務書感到無處下手,后來通過老師上課講解任務書和案例分析,我才漸漸有了思路。這次作業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建筑與現狀自然條件結合的重要性,只有與環境融為一體的設計才是一個比較好的設計。

長城內外是花園——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建筑設計?

學生:聶梓毅? ? 風園204班

指導教師:丁立南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本建筑以長城為靈感,借用長城城垛的回字形結構為元素,?在建筑中插入天井、中庭以及庭院,并將這些空間打造為花園,呼應設計的主題 “長城內外是花園” 。建筑共有三層, 一層為大堂與公共空間、二層為康樂空間并與屋頂平臺相連, 負一層為購物、餐飲空間,并與辦公空間、設備空間相鄰,二者有各自單獨的流線互不影響。心得體會:線上授課不能到現場考察場地真是個大遺憾,但好在老師教導有方給了我很多實用的建議,才能把最開始簡陋的方案做了很多改進。?建筑和地形的結合實在是個大難點,選擇適合自己方案的方位花了好些功夫,進一步鞏固了上學期山地建筑的知識。渲染雨景和夜景還是第一次,效果嘛比起游客中心——更像一座酒店 哈哈。

游客中心建筑設計學生:邱晨希 ???風園204班

指導教師:丁立南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游客中心位于長城腳下公社,采用中國傳統建筑常用的坡屋頂——屋頂部分模 仿抬梁式結構構建,以及與坡屋頂傾斜程度相同的階梯呈現與周圍山體相呼應的起伏。面向人群為游客、工作人員與貴賓等,設置游客服務、辦公、娛樂康體、特色接待等空間。游客中心整體為四合院形態,建筑與景觀一體,成為人工與自然的過渡空間。入可坐山麓享微風飲茶,出可爬長城聽萬壑鳥鳴。心得體會:此次設計我想要突破過去只是片面地模仿現代主義特征的局限,做一個中式建筑。于是采用中國傳統建筑常用的坡屋頂—屋頂部分模仿抬梁式結構構建,游客中心整體為四合院形態,建筑與景觀一體,成為人工與自然的過渡空間。此次設計訓練加深了我對設計規范的記憶,強化了我的設計思維,尤其是建筑平面功能的布置和豎向設計,收獲滿滿!感謝給予我悉心指導的丁老師!

水關風起——長城腳下的公社游客中心設計?學生:梁笑瑗? ? 風園204班

指導教師:丁立南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風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建筑設計III》課程成果展
設計說明:設計旨在為北京郊區長城腳下的公社及其周邊水關長城景區構建一座游客中心,建筑的屋頂一邊飄起,模擬在周邊群山環繞中風聲鶴唳的形態,富有輕盈感。幾百年前,古老的水關長城作為軍事防御工程,如今己被時代賦予了歷史文化名片的重任,讓我們一起聆聽出幽風聲中長城講述古今的故事。心得體會:本學期的建設課題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通過丁老師的耐心專業的引導,筑牢了很多關于建筑的基礎知識,也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建筑的理解;同時特別感謝丁老師課堂的輕松、包容與鼓勵,我得以在設計中呈現自己的想法與特質,讓我繼續有信心去不斷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讓我對建筑的熱情更深了一步。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