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課程設計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II》課程成果展

《園林建筑設計II》

  該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小住宅設計的基本方法,使用者的身份和職業特點由學生自定,設計要求每戶均有獨立的庭院,形成良好的室內外生活環境。

通過設計——

學生們學習中外優秀的別墅、獨立住宅的設計經驗;了解并妥善解決本設計中使用對象的有關家庭生活等各項功能問題;各主要房間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朝向;初步掌握主要用房的家具布置;創造良好的室內、外空間環境質量;創造優美親切新穎而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

授課老師

趙 鳴? ? ? 秦 巖? ? ? 酈大方

趙 輝? ? ??段 威? ? ??丁立南

上課年級
園林專業本科二年級(2020級)
課程時間

2022年4月-2022年7月 共36學時

園林20-1班
01
周梓珊 《北京市懷柔區田仙峪村》指導老師:趙鳴

此地群山如黛,水木清華,保有古樸的院落形式和愜意的田園風光。設計者希望創造一個親近自然、融入人群的宜居環境,暫時安放內卷的心靈,滋養貧瘠的靈魂。此項目采取雙坡屋頂磚混梁木結構,青磚綠瓦,泥墻木窗,其外形與原始村落的風貌相符,其空間也帶給居住者輕松寧靜的氛圍。還較多的采用了落地窗,一可保證采光,二是希望將青山綠水和浩瀚繁星帶入室內。獨立的住宅和開敞的院落滿足了現代人生活的需求外還滿足了人們心底對詩和遠方的向往。將清風攬入懷中,將勝景存于心底。春水烹茶,小屋安寧,一草一木,自有詩意。
02
馬晟軼 《哈爾濱市松花江畔》指導老師:趙鳴

房屋整體采用坡屋頂,角度上可以有效減少積雪。顏色根據當地民居配色。開窗部分適中,保證采光的同時,也保證私密性。鑒于材料的進步,保暖可以有效保證。主題建筑為二層設計。庭院設計參考一部分案例,并進行人車分流,保證安全。院內置有水池,作為北方人對于水的喜愛,是一個常見的裝置。房前設置小廣場鋪裝,較為通透。院中樹木種植延道路擺放,同時交雜一些異色葉樹種增添變化。樹種成上中下三層,增加空間。前面種植松樹體現整齊感。一側小路增添整個院落趣味性,可直達后院。
03
樊平方 《重慶縉云山腳下》指導老師:趙鳴

東側有一條小溪穿行而過,為“臨溪而漁,畔溪而居”創造了機遇。由于重慶地區多山、多起伏,房屋朝向講究依山就勢,而非全然坐南朝北,因此畔溪小筑循溪流之勢,坐擁山城天光水色。此外,場地內部的高差導致一樓和二樓出門都是平地,一樓出門面向自然風光,二樓出門面向城市喧囂,且為了避免西曬和二樓公路噪音,開窗多集中于東側與南側。最終形成一座面向小溪的畔溪小筑,將城市放于身后,將自然山水置于眼前,將山水與城市縫合起來,讓人身住于溪畔,心若徜徉天地間。
園林20-2班
01
李芮《山地別墅》指導老師:秦巖

本設計主要圍繞著獲得最大限度的景觀視野的方向展開。兩層地上建筑總體上朝向視野良好的一側。一二層錯層形成戶外平臺,留出景觀眺望空間。利用現有的高差設計出首層戶外花園及地下停車場,并依照地形設計了逐層抬升的出入口通道,實現了人車流分離。建筑內部空間整體上連貫,起居室依據地形有下沉式設計,與其他空間進行區分,并獲得最佳觀賞面。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和黑色石質材料,簡潔利落,與周圍環境形成對比,又互相映襯。
02
白佳音《暗涌》指導老師:秦巖

該度假別墅名為暗涌,代表層層流動的體塊與源源不斷的靈感?;趧e墅的功能與使用者身份,并與山地起伏結合,將一層與二層進行錯層處理,組合體塊使其富有輕盈感,幫助放松使用者的度假心情,符合功能需求。同時兼顧使用者設計師身份,在輕盈的體塊基礎上,將別墅立面、燈光細節等部分進行完善,并著重于規劃別墅的內部流線,避免流線單調乏味,富有風趣特色,使使用者在度假時也可以在房屋內與外部環境中收獲設計靈感。
03
田佳穎《扣繞之窗》指導老師:秦巖

在整體上“扣繞”作為主題貫穿始終:一層背靠山體,二層主體采用歪斜的U形扣繞在中部凸起的地形上,三層呈L形又反扣在其之上,圍合出室外天井。在局部中點出了“窗”的概念:一二層內部形成共享空間,外部起翹形成巨大的景觀窗,除此之外各種落地窗與頂窗豐富了室內景色。在風格上,黑白色系簡潔利落、交錯扣繞,勾勒出樓層的關系。周邊道路清晰,視野通透又保有私密性,前、后以及屋頂三處花園,做到了貼合自然。
04
桑量《山野澗》指導老師:秦巖

通過L形和長方形體塊的穿插,使建筑在在形態的變化同時呼應場地地形的變化;其次是體驗,目標場地的南方和西南方是景觀良好向,所以將起居室、餐廳等主要公共空間置于南向處,并且通過大量的開窗達到框景、賞景的效果,在二層的小花園中,通過泳池與西南邊的溪流呼應;同時在功能布局上,主要是通過樓層的不同來分隔主要的功能,一層作為主要的公共空間,二層作為較為私人、家庭的空間。
05
肖婧怡《雪映·山居》指導老師:秦巖

從“向外延伸”、“四周取景”的理念出發,與實際功能需求相結合,通過體塊的穿插、削減等手法,并結合山地地形,意在設計一處與山融為一體、成為景觀點綴的別墅建筑。建筑內外空間流動與地形相適應,自北側高地進入,經層層下行到達視線暢通、可一覽窗外美景的一層起居空間;外部院落亦南北聯通。在功能設置上,以公共空間為中心,打通一二層共享空間,并向外伸展形成各私密空間,以此通過中部空間的分隔實現主客活動的獨立性。
園林20-3班
01
高悅嘉作品指導老師:酈大方

建筑以單體塊作為主體,置入起到貫通、交流作用的大體積玻璃盒子,并利用墻體進行了形態上的塑造、利用窗框的組合劃分出不同的節奏,使建筑在體現出簡約大氣的特點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針對別墅的觀景問題,選擇的地塊處于整體山地的東南坡地,南側有一片桃林景觀,所以將在建筑南側設計了大面積的玻璃便于觀景。在自然景觀相對缺乏的西側,則設計了類天井作用的小庭院,增添了場地內部的景觀。
02
王粟童作品指導老師:酈大方

建筑由3個體塊咬合、包含與穿插生成,2層高的挑空起居室為重要組成部分,其與廚房、入戶門廳相連貫通,使得內部空間變化更為豐富,感官上空間更為寬敞。手法上分析學習賴特與邁耶經典案例的設計手法,表面使用折板手法突出體塊關系,也使表面靈活變化豐富。外部景觀結合高差,設計為流水與草坪臺階,整體景觀追求簡約,與建筑融為一體。
03
張宇瞳作品指導老師:酈大方

該場地南鄰公路,西靠陡崖,呈六邊形,南寬北窄,是一塊逐級抬升的臺地,高差約6m。利用場地的特點,采用一橫一縱兩個方盒子搭接構成主體,以最大限度利用場地,設計追求干凈簡潔。一層以公共空間為主,同時設有老人房。整個盒子向東延伸形成庭院。二層以私密空間為主,通過走廊連接樓梯出口和主臥,主臥帶有橫向陽臺。U型布局圍合出一個室外空間。
04
湯梅艷作品指導老師:酈大方

福建的山區有典型的浙閩丘陵風貌;氣候溫暖濕潤,雨水豐沛,風和雨是四時中常見又增色的要素?!敖ㄖI如處,風雨入懷中”,方案中用地形的高差和西北、東南的兩塊缺角營造陰陽兩處庭院,借毛竹和芭蕉將天光水氣納入院內;用體塊間的退讓和穿通營造外環境多樣的室內空間和圜轉便利的交通流線,適應各自功能。
園林20-4班
01
詹璐菲《歸隱·謐居》指導老師:趙輝

本次建筑設計用地位于北京老城區南鑼鼓巷的菊兒胡同西側,考慮到私密性和采光等條件,設計總體呈C型。又考慮到土地利用率和相關建筑規范,確定設計三層建筑。在整體形態上,二層主臥設置懸挑陽臺,三層屋頂有“高低高”的層次變化;在采光上,建筑西側一二兩層設置落地窗和柵欄式遮擋,保證一天的采光量并避免陽光直射;在植物配置上,設計現在流行的屋頂花園,既可以種植植物陶冶情操,在屋頂的花草還可以起到隔熱的作用;而在細節設計上,老人臥設置落地窗,外種植早園竹,給老人營造幽靜的環境,還有二層懸挑的走廊,可以望向客廳增加建筑層與層之間互動性。在建設課上,趙老師先從大方向引導我們,在考慮了采光和私密等條件后確定建筑大體,后又針對我們每個人設計的特點進行點評。趙老師在我設計的規范性和空間流線,功能分區等方面指導了很多,每節課的評圖都讓我學了很多新的內容。最后感謝老師一學期的耐心指導。

02
羅尹婧作品指導老師:趙輝

本次設計場地位于北京南鑼鼓巷景區菊兒胡同地段,鄰里空間緊湊,場地南部有兩棵現狀大樹需予以保留,西側南鑼鼓巷是較好的景觀面。場地現狀具有許多局限性,而設計也需要在局限中尋找創新與突破。為保證東側二層建筑采光,建筑中部挖空保留C字形;面向主路做凹進處理,為街道讓出空間,增強鄰里互動交流;西側作梯田式退臺處理,減少西側街道空間壓抑性,同時也作為面向南鑼鼓巷觀景休息區;轉角處視線良好,兩側露臺作貫通處理,體現建筑居游與景觀性。此外,建筑內部功能與流線也是住宅設計的重中之重,私密與公共空間的劃分、老人兒童的特殊需求、室內采光與景觀面的最大利用、各功能區的排布與路線等都需要著重考慮。初次接觸住宅設計,在老師的帶領下,漸漸學習到城市住宅設計的基本原則,同時也需要考慮鄰里建筑關系、室內功能與流線的排布、以及怎樣將景觀所學融入建筑設計等等。最后,感謝老師一學期的悉心教導。
03
鄧筱丫作品指導老師:趙輝

本學期建筑設計課是關于北京菊兒胡同地段的住宅改造。此次住宅的設計理念是針對菊兒胡同周圍環境的特點和房主個人情況產生的。地塊的環境分析如下:胡同北面臨街,合理利用可便于停車,有兩棵大樹,可造景;西面為一層房子,西北方有公共廁所,注意高要求房間的規避;東面為二層房子,不能遮擋其日曬;最后,注意考慮到重要房間的光照情況。根據房主的職業和愛好,將房間空間布局進行了合理的分隔和利用,為了能讓住客在土地利用率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既擁有能正常社交的公共空間,也擁有大面積心靈沉淀的私人生活空間。在課程中,十分感謝趙輝老師的指導,讓我在住宅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我的想法,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設計大局觀、房間的布局以及案例等,都讓我有了極大的收獲和體會。
04
毛軼楠《西眺·日暮》指導老師:趙輝

這次園林建筑設計課的場地位于菊兒胡同內,課程初期,老師非常詳細耐心地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于建筑流線,內部空間安排以及采光等問題。在初步設計中,構建了“C”字形的房屋基本型,在此基礎上進行體塊的推拉。在建筑西面凹陷處打造了一條室外樓梯,站在樓梯上向西面望,可以將西面景色納入眼底,如若是傍晚,夕陽西下,景色會更加引人入勝,故取名為“西眺·日暮”。在考慮內部空間布置時,保證內部流線順暢合理的同時加入了兒臥閣樓和茶室,增加了趣味性和實用性。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我對于建筑場地分析,建筑設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建筑內部空間布局以及建筑形態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同時在軟件操作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整個設計過程雖然有曲折,但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總是會有新的想法和創意,是一次非常充實和順暢的設計體驗!
05
羅曉敏作品指導老師:趙輝

本次課程針對北京菊兒胡同地段四合院進行改造設計。在北京城市進行多層建筑的設計,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設計初,在老師的講解下我針對設計地點的周圍環境及建筑進行分析,結合北京氣候、光照等,初步確定建筑的整體形態為“C”形,并進行了建筑高差的設計,盡可能減少對周圍建筑的影響;同時對整個建筑的形態進行“推拉”,在充分利用空間的同時,盡可能將更多的土地還給城市,增加建筑與植物和人的互動,例如在很多需要“低”的地方我使用了不同的戶外平臺、建筑后退為門前的大樹讓出空間等。接下來根據建筑的整體形態結合不同空間功能的要求進行空間的分隔布局與流線的設計,一層主要是待客、餐飲、娛樂功能等,二層主要是臥室與家庭起居室等??紤]到北京地塊空間的有效利用,在二層設計了一個可出租的工作室。庭院主要為硬質鋪裝,符合北京的日常生活需要。這個建筑的空間利用較為高效,形態變化豐富,戶外平臺幾乎圍繞建筑一圈、與環境互動性好。通過此次課程設計,主要在建筑與建筑、人、植物的關系,建筑的形態及高差,空間的流線與功能分區,不同功能房間的尺度要求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學習。了解到甚至樓梯的方向都會影響建筑的合理性,意識到建筑設計并不是處于平面而追求好看的外觀,而是要綜合考慮合理性、實用性、方便性,收獲頗多。

06
姚雪琦作品指導老師:趙輝

本次的建筑設計課內容為菊兒胡同改造設計。設計中考慮到現有建筑及植被種植情況,將建筑體量定位二層建筑,采用一層回字形二層工字型疊加建造。這樣在保證菊兒胡同一期原有建筑采光不受影響的同時,也為本次設計的建筑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西向觀景功能。本學期的課程學習收獲頗豐。在老師的講授下,對城市住宅的基本法則、住宅的功能流線布置、住宅設計的居游都有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每次設計深化中得到的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也讓我在設計體量把握、功能流線考量、居游景觀布置中感受到了建筑設計的魅力。

園林20-5班
01
王悅顏 《SPIN.風車》指導老師:段威

本學期的建筑設計課題目為山地別墅群設計。我選擇了一個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塊,并用“風車”作為主題將設計整體串聯。風象征著自由不羈,風車則將看不見的風具象化,同時其形態也有著延展、旋轉的美感。單體建筑經過體塊的推拉、展開,形態如同風車;建筑群則用三條向外延伸的、如同風車一般旋轉的路將八座建筑連接在一起,并在外面添加一圈環形種植帶,將建筑群包繞其中。我的設計愿景是,將山地別墅作為藝術家住宅,讓藝術家們可以在此地進行創作,讓周圍的景色為藝術家創作提供無限靈感。正如印象派的觀點:畫畫就是在畫光。建筑采用了大量落地窗,在一天的不同時分可以營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同時,建筑中有大量公共空間,如公共展廊、展廳、畫室等,最主要的創作空間位于建筑東側,一二層上下聯通,可以擺放大件藝術品和高大書柜,也可以成為藝術家們交流靈感、相互啟發的地方。

本學期的課程就是慢慢實現自己設計愿景、將腦海中理想落地的過程。段老師采取了交替評圖的方式,有利于大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同學們或天馬行空、或方正規矩的作業讓我知曉了設計更多的可能性,看到優秀的作業也會讓我有更多動力去完善自己的圖紙;同時,每節課老師都會根據班級整體方案進度講解建筑設計的一些法則,讓我循序漸進地了解建筑設計的基本知識,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案。段老師每節課的建議和指導也不斷給我啟發,改圖的過程本身就是對自己設計能力的打磨。最后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看著自己的最終圖紙,心中充滿喜悅和成就感。雖然方案存在不足和改進空間,但總而言之還是有很多收獲,讓我對空間、對建筑設計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

02
楊星桐 《Enclosure》指導老師:段威

本次設計的建筑形式為山間別墅群,坐落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對望流水別墅。設計名為ENCLOSURE,以“包圍”為理念。一二層圍合結構形成一體,包圍連接建筑主體。設計過程中注重建筑形體推演、與山地結合關系、功能區布置的邏輯,創造出一組簡潔且自由的別墅群。并通過道路布局圍合出公共景觀花園。單體建筑的設計則注重進深、室內采光以及半室內空間的營造,盡可能優化使用者的體驗感。在段老師的指導下,每節課的進展都較為明確顯著,再次體驗完整的設計流程并結合各個軟件得到最終圖紙,對于我來說已經很有成就感,感謝段威老師全過程的悉心指導!此時再回顧課程之初老師所講的建筑設計核心,通過幾何原型和幾何操作創造形式,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也有所領悟。但尚知不足,仍需努力。

汪曾祺先生在談作家風格形成時,劃分了以下三階段:摹仿、擺脫、自成一家。我認為設計風格的形成也是如此。本學期的建筑設計就是一次扎實的積累,希望結合今后的設計學習,找到自己的風格。

03
周天裔 《匿云》指導老師:段威

這學期建筑設計的定位是,為藝術家設計的山地住宅,規定選址在賴特的流水別墅附近。要求有主、次臥,客廳、廚、衛、書房、車庫,大部分房間都有面積要求。我傾向于把這學期的建設課認為是我的“建筑設計初體驗”。雖然之前已經上了兩學期的建筑設計課,但是我覺得那兩次的作業限制條件比較少,也并沒有要求承擔什么具體的功能,與其說是建筑設計的練習,不如說是想象力的訓練。直到本學期,我才在段老師的指導下,首次走完了建筑設計的一套基本流程。

建筑設計是一場馬拉松,而絕不是短跑。從一開始確定建筑基本體量、具體選址,并通過總平面圖展示建筑群的布局,到繪制平面、搭建柱網,再到最終的細化、出圖和排版,每一個環節都要經歷反復推敲,都是對人耐心和毅力的極大考驗。任何一個環節做的不好,都會把問題帶到下一個環節。為了每次評圖都能跟上節奏,確實也沒少熬夜(但其實還是不太跟得上)。我第一次評圖準備倉促,甚至搞反了山頂和山谷,總平面圖自然得重新畫;一開始的體量定的過于草率,給后續的平面圖和細節深化環節增加了困難。這些問題一開始沒有解決好,我只得在后面耗費大量精力調整。直到我發現我設計的建筑“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我才明白,設計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推敲時間,看得多、想得多、反復修改才能有所進步,才能做出好的設計;評圖前一晚上才開始干,即使熬一個通宵,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這次課程中,軟件技術的提升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獲。從前偷懶不學SU、lumion也是給自己埋雷,到了要用的時候只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填坑。我也是到了做模型、渲染圖的時候才知道,原來SU要打組方便建模,要貼材質方便渲染,原來lumion出的生圖這么丑,原來PS后期處理的效果這么豐富,原來做出了一個精致的模型、一張迷人的效果圖,看著方案一點點完善這么有成就感。

原來設計也并不是那么玄幻。

04
齊珂欣 《CROSS》指導老師:段威

本學期的建設課程題目是山地住宅的設計,相比于上一個學期的課程來講,這一次的設計是實實在在的住宅,更加具有現實性,要充分考慮人的使用性,這就使我們無法逃避一些排布上的細節設計。我這次的設計形式比較簡單,就是以類似十字的基本平面圖形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體塊堆疊排布形成最終建筑形態。由于十字形的基本形狀也使建筑本身與周圍自然環境之間形成了比較多的小空間,供人們更多的與自然交互。同時因為建筑本身圖形的形式感比較強,所以采取了較為抽象的圖紙風格。

由于疫情原因這學期是線上授課,好處就是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客觀條件能夠方便熬夜出圖,但是也增加了上課與老師的溝通成本,所以主要是用圖與老師溝通,不能只靠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我還蠻適應這種方式,因為自己不喜歡開麥講很多話)。評圖模式是采取分為A,B組,每周由一組來進行進度匯報,該組同學每人輪流限時ppt匯報,結束后老師根據該周工作的完成度和認真程度來進行排序,從高到低依次進行講評。由于這個排序的機制以及網課評圖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互相的作業,導致我從第一周開始就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圖畫得不行排在末尾……雖然這個機制每周末都會引起我的一大番焦慮,但是整體結果還是不錯的,因為每周都要督促自己好好畫圖,所以壓力都分攤給了平時,期末周交圖就基本上已經有現成的了,美滋滋少了大項ddl??傮w來說這學期的建設課程對于我的提高蠻大的,同時也幫助我預防了把圖扔到最后期末周爆肝的情況。

05
馬瑞杰 《森之島》指導老師:段威

本學期的建筑設計課程是山地住宅主題,希望我們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匹茲堡市附近山林即流水別墅附近山區,建設一個由8棟單體建筑組成的別墅群。這個學期的課程,我們是將班級分成了AB小組,每組輪流進行評圖,除確認選址的一次課程外,每個人都進行了四到五次方案評圖。雖然在上學期的空構課程中,我們學習了地形相關知識,但真正在應用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知所措。但是老師非常耐心地為我們補充了相關知識,比如等高線的讀取、建筑選址的要求等,為我們能順利完成這次建筑設計課程內容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我的設計作品名稱為“森之島”。以“庭院”為原型通過對建筑立面、屋頂、地面硬質鋪裝的進退變化,營造以“花園”為中心,具有豐富空間變化的內向型空間,并通過體塊操作提供給居住者觀賞風景的機會,將自然引入室內。這個兼具隱私性和外向性的空間,在短暫的時間里就能帶給居住者身心的愉悅和放松,就好像森林中的一個小島,散發著溫暖的光暈。

在調整設計的過程中,老師帶我們一步步探索自己喜歡的主題內容,也非常仔細認真的幫我們解決結構和空間上不合理的問題。特別針對樓梯的布置做了專題講解。除此之外,老師還在圖紙表達、建筑構造、設計理念等方面補充了專題課程。

總的來講,這學期的建筑課程設計讓我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無論是對于地形與建筑體的結合,還是對于建筑本身的空間結構,甚至圖紙表達方面都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更熟練的應用。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也能繼續保持這份對設計的好奇與熱忱,探索更以人為本、更有趣的設計。

06
石晶晶 《山野瞭望》指導老師:段威

本學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程題目為“山地別墅組團”。從前期讀題解題、地形認知,到中期體塊推敲、空間劃分,再到后期圖紙繪制、整體表達,每一個階段都是不斷學習、突破自我的過程。我的方案由4個6×12×3.6m的方形體塊疊加、交錯而成,營造于山野之中探出瞭望的態勢??臻g布局從實際使用需求出發,將公共性的動態空間集中于一層、私密性的靜態空間集中于二層,形成明確的動靜分區和舒暢的空間流線。充分利用體塊交錯產生的灰空間,設計成露臺來拓展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性。并且考慮到山地的地形與景觀特色,在半地下空間適應性地設置儲藏室與影音室;開窗多采用通透的落地窗,以滿足采光與觀景需要。在圖紙表達上,除了繪制必要的平、立、剖面圖,還增加了側重于理解建筑的分析圖和體現建筑氛圍的效果圖,以規矩清晰的布局與簡潔純粹的建筑外觀相契合。

十分感謝課程中段威老師在專業上提供得幫助,指出各個階段我所存在的共性、個性問題。合理的課程節奏保證了在每一次評圖過后,我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完善自己的設計,修正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此外,老師在課堂上分享的多個專題內容讓我深受觸動?!皬娜粘i_始做設計”為我理清了思路,設計不是炫技和堆砌,平凡的日常就是設計初衷和設計邏輯的來源。Valerio Olgiati大師的作品讓我感受到建筑所具有得震撼人心的力量,簡潔的設計語言中透露著純粹與詩意。

設計是一場痛并快樂著的修行。盡管課程已經結束,現在回頭去看自己的設計,仍能發現許多未盡之處。例如,別墅組團概念性不強;對于地形和建筑的關系處理不夠清晰,缺乏景觀建筑特色;對于設計師從業者這一目標人群的針對性設計不足等。我會吸取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反思,希望在未來的課程中可以做出更加完善、更加有趣的設計。

07
孫家怡 《四象限住宅》指導老師:段威

通過一學期的建筑設計課,我從中收獲了很多。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對于兩周一次的匯報也會讓我感受到壓力,但獲取知識,創造價值的本身是令人愉快的。建筑設計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尋找場地本身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修正自己方案中的問題,尋找更好得表達方式,循序漸進地完善自己的方案,讓人內心獲得了滿足感。我的山地別墅設計名為“四象限住宅”,圍繞四象限這一主題展開。建筑群的規劃占地跨度較大,來源于時間—鐘擺效應,體現空間的第四維度。單體住宅的體塊向四面伸展,是L型體快的排列與嵌套,它們分別區分主人居住與輔助空間、LDK空間、來訪者居住空間與工作室,LDK空間充滿通透性,頂層的工作室提供了私密的遠眺視角,向四個維度展開的平臺可以使居住者欣賞四個方位的景色,從中創造出的走廊空間讓人享受光的詩意。一學期的學習課程,從道路的規劃,山地住宅如何地形結合,地塊的生成,到平面的布置與規范,再到家具的擺放、細節的設計,最后到圖紙的表達,在段威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一幢住宅的生成過程,環境對于住宅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學習了工程結構體系相關的問題,例如柱網的排布,梁柱體系,還了解了節能型的建筑是什么樣的外觀。在段威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通過視頻等方式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建筑靈感,世界另一端的人是如何在建筑領域解決問題、進行設計的,可以更好得運用到之后的設計中。雖然在家上網課,但感覺大家對建筑設計的熱情并沒有減淡,我也會被身邊同學的努力所感染,從中學習了他人的靈感來源、匯報策略和表達方式等等。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II》課程成果展
08
周瑤《Green Isle/逃跑計劃》指導老師:段威

第一次看到在深山里的選址,我腦袋里突然萌生隱世大仙打坐在純白色別墅里,周圍青松環繞、云霧繚繞的奇怪畫面??赡苓@是一個江西人對度假的本能哈哈哈哈,我希望不管是我的別墅還是別墅中的人,都是融合在自然當中的。關于主題,是我在b站看到逃跑計劃的一期VLOG,就是Green Isle,他講“能停很重要,重要的不是隨時可以出發,重要是可以隨時停下來”。我希望我的別墅就是可以停下來的地方?,F在的節奏那么快,但在這里我們是放松的,拋開煩惱與糾結,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清新。關于設計,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有兩個幾乎完全分離的空間,一個滿足公共活動需求,較開放,另一個是滿足私人活動要求的安靜空間。建筑體塊結合山地高差進行設計處理。至于連通兩個空間的通道,我選擇透明玻璃制成的廊道,既滿足連接功能,又提供不一樣的視野和體驗。內部的布置按照動靜分離的初心安排不同的功能區,想象自己在這個房子里的體驗布置不同的房間、設施,很有趣。整個課程都很順利有趣,第二次上段老師的課還是狠狠開心了,學到了很多!從最開始的一個想法到最后展現完整的圖紙,成就感滿滿!不過再一次感受到圖紙表達的重要性,希望之后再加油吧~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II》課程成果展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II》課程成果展
09
韓佳怡《QUADRANGLE》指導老師:段威

在這學期的建筑設計課程中,我歷經了由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開始著手時的迷茫和困惑,再到最后在老師的指導和自主學習下提交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在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們接收了“山地別墅”這一命題,開始了本學期的建筑設計課程。在最初的原型構建環節里,本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以“四合院”的形式出發,逐步發展成一個形似壓扁版的央視大褲衩兒的別墅。接下來,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的環節,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享受的一段時間,完全沉浸式的將自己代入為別墅的主人,憑借著自己平時做的春秋大夢,在考慮管道、樓梯間等限制條件的基礎上,依照自己的喜好,完成了內部空間的劃分,大致形成了一層較為公共、開放,二層較為私密、封閉的室內空間關系。設計全程用時最多的就是對最終圖紙的排版,因為最近對黑白撞藍的配色瘋狂癡迷,就把它貫徹在了圖紙的色卡上,前兩張圖紙以藍色作為黑白打底的圖紙上的提亮,最后一張圖紙則以藍色為底色,形成較大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與前兩張圖紙呼應。

最后感謝段威老師一學期的指導,非常喜歡他每次在設計課程中,教會了我們很多更易于理科生理解吸收的、并不過于感性的設計流程方面的知識,明白設計并不是緊緊依靠講故事,也是有法可依,有跡可循的。

請滑動查看
06
孫天伊 《水云間》指導老師:段威

住宅建在河谷邊緣的斜坡草地上。為了減少建筑體量對場地環境的影響,設計將建筑最大限度的消隱在場地之中。兩個相互垂直地筒體空間嵌于山體之中,建筑與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建筑的屋面從山坡上自然掀起,形成垂直于河流的第一個筒體空間。筒體屋頂與入口道路在同一高度,人們可從場地入口自然而然地漫步到屋頂之上,屋頂平臺既是建筑的一部分,也是景觀的一部分,成為環境中一個重要的觀景平臺。屋頂在水平向仿佛向著河流景觀無限延伸生長,引導著人們走向無邊的水面,融入自然。一個直線型樓梯通向住宅的地面層的入口庭院,人們由此可進入住宅內部。住宅首層設置客廳,餐廳,廚房等公共性空間,客廳位于筒體的最前端,畫框一般的景觀為居住者提供了最佳體驗。負一層設置私人使用的工作室、臥室等房間。這些房間沿著湖岸方向組合起來,形成垂直于第一個筒體的第二個筒體空間。一字型的空間排布也保證每個房間都有最好的景觀和視線。三個不同尺度的院落垂直地插入建筑單元之中,在提供采光,觀景地同時,與不同高度的功能房間,平臺相互穿插,進一步豐富了空間節奏,為居住者營造出可居、可游、可賞的空間體驗。在本次設計中感謝段威老師的辛苦指導,從設計概念到模型設計再到圖紙繪制,老師的悉心指導與建議使我的設計理念得以比較完美的呈現出來。

請滑動查看
園林20-6班
01
任伊成 《THE SHELTER》指導老師:丁立南

該住宅的業主是兩位隱居的畫家,希望擁有一個脫離塵世的住所并為其提供創作的靈感。住宅占據著山地的荒野景觀,表皮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板進行圍合,在藏匿自身體量的同時彰顯了其獨特而又神秘的存在。住宅內部通過體塊的切除打通上下層空間,并在通高空間設置庭院,將自然融入居住空間。人在各層的視線都可被引向天空,在豎直方向連接并延伸了視線,這種對視線從水平到堅直的收束暗示了空間的私密并提供了冥想的場所,在山地環境中彰顯了其領域性。
02
吳逸菲 《幾?木》指導老師:丁立南

意為該建筑的構造如同 “積木” 一樣,通過塊與塊的搭建構造而成?!皫住庇袔缀涡误w的意味;“木”指代建筑被樹木圍合形成的私密空間。該設計靈感來自于“空間構成”這門課程,即在這門課程中學習到通過體塊的堆積與穿插而獲得多變的空間感知。該建筑的使用者是園林設計專業的一名學生,基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將體塊堆積的方法運用到該山地別墅的設計?;A體塊的堆積與穿插形成的簡單、整體性高的山地別墅符合景觀專業學生的認知。
03
段維玥《畫廊》指導老師:丁立南

作為位于山林溪水旁的畫家居所,主人既可以從秀美自然中汲取靈感,又能夠邀請知心好友一同聚會玩耍,穿梭于畫廊之間,沉漫于藝術的魅力中。這里既是家,也是一處藝術天堂。設計從使用者的需求定位出發,將三個不同主體功能的體塊嵌入環形回廊,結合山地地形,在空間上形成 “開放 - 半開放 -私密” 的完美過渡;回廊不僅有展示畫作的功能,同樣是將各個空間聯系起來的 “紐帶” ,建筑中央設置成開敞的院落,閑暇之余,怡情花草間,檸蔭下,搖椅中,遠離浮世喧器,于一方畫廊中愜意自得。
04
易航寧 《共生》指導老師:丁立南

“共生”源自荀子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因而最大限度保留原場地面貌,與萬物共生,在自然中尋得一方棲息之所。由于甲方是抽象畫的熱衷者,因而設計靈感來源于畢加索的《學生》這一畫作,通過對該畫作中的幾何元素進行提取,并充分考慮場地環境以及甲方需求,讓建筑從自然中長出,“懸浮”于山坡之上,高低錯落,兩個庭院空間氣質各異,整體通透,讓景觀穿透房屋,讓生活就在自然之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