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Green Challenge校園可持續時尚設計大賽入圍作品公示

截止8月8日,進入大賽決賽的選手全部完成了成衣作品的上交,共27組作品,總計82套服裝。這些作品也將在8月下旬接受來自專家評委團的決賽場公開評審。屆時,進入決賽的選手們也將通過線上參與決賽評選會,與評委“面對面”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
(以下公示按作品名字母排序)

作品靈感來源于電影《阿拉姜色》,影片講述女主在重病之際,為了心中的信仰徒步朝拜去圣地拉薩,在她病逝后,女主未能達成遺愿,丈夫和兒子便替他完成拉薩朝圣,無不體現著理解和愛,這部電影值得令人深思以及對西藏的種種向往,讓我感受到了信仰與愛的力量,以電影《阿拉姜色》作為切入點,對電影中的朝圣精神,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愛,以及對藏族服飾紋樣的研究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國潮服裝系列設計。
“碎片化”時代的零落生活,將各種各樣的細碎毛線重新編織組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當下我們處于一個零落的碎片化時代,感知當下,回饋過往,在快節奏中慢下來?!耙耘f換新”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一種信仰,讓環保充滿時尚,創造無限可能。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消費主義的盛行,生態環境危機已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的首要挑戰。而「ATHFLOW」系列設計是基于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并順應當下時代熱點話題——可持續,所誕生的系列作品??沙掷m一直是時尚業不斷探尋的方向,作為新時代服裝設計專業學生,也應當背負起時代重任。
首先在款式的設計上,選擇以西裝廓形作為基礎,進行款式的變形,打破西裝給人一貫的沉悶與嚴肅的感覺,整個系列可用于多種場合,提高了衣服的可穿性,大大降低衣服成為“一次性”產品的可能性;并且在面料的選擇上,采取循環可持續的環保面料和經過二次加工的創意面料,無論是穿著體驗還是面料的時尚感都可以滿足到穿著者的心理需求。

整體造型較為簡潔,作品只保留服裝結構中所需要的輔料,減少不必要的印花繡花及多余結構,輔料的減少使用,也是可持續的表現。服裝在制作過程中,去除效果圖構想中的亮橘色,保留黑白灰色,保留核心主題的同時也呈現簡約利落的服裝風格。色彩的過多使用,換言之染料的過多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減用不必要的色彩,是時尚可持續。

在面料的選擇上:其一、選用純天然的萊賽爾面料和草木染結合的手法,通過普洱茶染色加上尤加利葉二次熱轉印染色,在面料上進行自由創作;其二、選用純棉的牛仔面料,運用傳統的藍靛泥進行染色,并結合現在的絲網印刷技術,在打造出傳統藍印花布效果的同時又方便進行批量生產。在服裝款式上也采用更加經典但不失時尚感的款式,如參考了漢服的百迭裙,古法旗袍等,整體風格以中國風為主,歷經歲月,時尚依舊。
「國潮才是時尚的頂流」是近年來熱門的話題,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雖歷經千年但依然能給人帶來新的領悟。


本系列服裝,將古典廓形與當下年輕人群體中流行風格相結合融入現代創意女裝,注重表達自我個性的同時,更以此突出呼吁人們利用舊物再利用這種個人易于完成的環保方式,達到“舊衣煥新顏”的目的,傳播環境保護思想,在身體力行的同時做到節能減排。通過結合舊衣舊物的回收可能性,探討其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出符合當季審美,具有時尚意味的創意女性成衣。只有不拘泥于市面上常見面料,才能開拓思想;用日常用品加之藝術處理,依托面料再設計手法,完善回收途徑、拓展回收渠道、簡化再設計手法才能實現“舊衣煥新顏”的創作目的。
綜上所述,期望從自身出發,一方面,是在整體材料部分使用綠色纖維;另一方面,是利用舊物舊衣再造的綜合特點,達到不一樣的成衣效果,達到提高淘汰成衣的利用率的目的;呼吁社會參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節約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在面料層面,使用的環保型牛仔面料和環保的萊賽爾格子面料,材質柔軟舒適;
在工藝層面,為了將面料利用最大化,同時增加服裝的裝飾性,采用“貼布繡”的形式將碎布轉廢為寶,這種形式簡單易操作,可以根據消費者喜好設計,也可以將原有的圖案拆除,讓消費者自行動手做想要的紋樣,給予服裝情緒價值,達到服裝穿用的可持續。

在面料方面,以最好的沖鋒衣面料Gore-tex為主,可持續環保面輔料為輔,防水防風透氣耐用為主要思路,同時兼顧環境無污染以及可降解的效果,根據服裝款式選擇如Gore-tex面料,環保萊賽爾面料,保暖羽絨面料,抓絨面料,可持續防水里布面料,海洋回收拉鏈及搭扣,旋轉頭拉鏈等。
在工藝方面,大多采用了沖鋒衣工藝,如壓膠工藝,防水涂層,覆裝飾膜工藝,以及制作各防風部件的特殊工藝。從面料要求和穿著需求為出發點,力求為巡護員們打造使用期限長、利用率高、且環保的服裝。
所以無論在理念,還是面料工藝方面,設計師應當帶著可持續理念做設計,兼顧實穿性,功能性與時尚性,在設計《復履沉沙》時,我們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做了豐富的調研以確保服裝符合巡護員需求,如服裝穿著環境,氣候,穿著運動的姿勢,穿著時長,職業特殊性以及考慮其他的各個方面,返璞歸真,確保其實用性,再嘗試各種不影響實用性的設計形式,定稿后在用料選擇方面兼顧服裝可回收等環保理念。最終作品的呈現和當下可持續時尚流行趨勢息息相關。

至此,本系列將輕戶外的理念帶進都市日常生活中,服裝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輕戶外山系運動作為設計風格, 以一衣多穿和模塊化設計作為設計手法。系列服裝既可以在喧鬧的都市中帶給人自然和心安的力量,也可以在運動時提供全天候和跨季節的功能,它能在不同的場合、天氣和環境中釋放出獨特的魅力,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傳達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環境破壞,和服裝循環利用的關系,引導更多的人身體力行。
1、環保性:系列服裝主體面料具有環保性,面料生產中對環境污染小,并且可降解。
2、耐用性:系列服裝由于其輕戶外運動服裝的定位,因此無論是面料選擇還是版型選擇,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功能性與耐用性。
3、一衣多用和服裝形態轉化:本系列服裝最重要的設計點便是一衣多用和形態轉化,服裝之間和服裝部件之間可組合,可拆分,可變型,服裝款式可轉換成輕戶外運動中常見的金字塔帳篷、防蚊地墊和睡袋,并具有多人共享的特點——相同的服裝可組合變大使用或穿著,另外,服裝長短、厚薄、口袋多少也可以根據穿著者需要自主選擇,系列具有滿足全天候、多場合、跨季節的特點。
4、一致性:服裝除去特殊部位耐磨或透氣的需求外,整體采用同一面料或同一原料的面料制成,便于回收與循環利用。

可持續:?飾品上采用軟塑化產品做的四種款式的包包。軟塑產品:是通過廢棄塑料物回爐重造的比硬塑要軟的軟塑制品。服裝的面料上嚴格選用大賽所提供的面料,采用了牛仔褲面料和襯衫全系列的面料。是可降解的纖維面料和純天然棉的面料。

為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方便后期回收利用,本系列服裝主體采用黑牡丹環保牛仔面料和萊賽爾面料制作,其余部分則采用SAB可持續輔料。服裝表層圖案由歐根紗與雙面襯復合而成,其方便拆除并分類回收。同時,服裝上類似龜紋的抽象圖案,配合以渾濁的大地色,意在以視覺上的沖擊,引發人們的思考,呼吁大家保護海龜,保護海洋,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第一套的作品,上衣的下擺裝飾采用碎布片拼貼,褲子采用短褲-長褲的兩穿方式。第二套作品外套采用一片式裁剪方式,基本做到布料的零浪費,抹胸也是采用碎布片的拼接制成。采用一衣多穿的設計手法,由魚尾長裙和第二套的外套進行解構設計,形成特殊廓形。(由于比賽性質,可能需要同時出現三套服裝,所以第三套半裙上的外套,重新做了一件與第二套相同的)。

通過零縫紉服裝實現方式—插片結構與服裝版型的設計研究減少服裝面輔料的使用,簡化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中的分揀環節,提高效率;同時在生產中運用激光切割,操作簡單、高質高效、安全環保;最后根據插片結構易拆卸組合的特點,引入模塊化設計理念,通過不同模塊的組合適應不同的季節與場合,實現人與服裝交互,增加服裝可搭配性,提高服裝利用率,延長服裝生命周期。





本系列使用Goretex戶外面料,兼具防水、透氣性能,從模塊化設計以及一衣多穿的角度,為其設計可滿足多場合穿著需求的服裝,如可通過翻折上部分衣身靈活應用于山路和水路兩種場景的防水釣魚褲,以及通過拆卸和收納可轉換為睡袋的羽絨內膽。整個系列還搭配使用部分可降解面輔料,從用料、款式上均體現了可持續理念。

服裝的整體造型上以A型、H型、O型為主,采用長短相互錯落,繁簡結合,打破常規衣身功能結構,將服裝固有部位重新靈活組合。面料再造部分將深棕色廢舊布料剪裁成為0.5公分長條狀,再將長條均勻分布縫壓在多余的卡其色風衣面料上,制成粗條紋狀紋樣面料。其次在面料上絎縫出0.5公分等距縫紉線,形成若隱若現的細條紋狀。這兩種再造面料的應用增添了成衣整體層次感和細節感,使服裝擁有流暢的線條感

理念:系列作品以金繕工藝為靈感和表達手法。設計的重點是拼接,采用“正負形剪切”的方法對庫存面料進行零浪費剪裁,以減少紡織廢料,賦予舊面料新的生命。達到廢舊資源的有效利用,傳達可持續發展的時尚環保理念。
面料:大身面料均使用大賽組委會提供的萊賽爾面料。裝飾面料來自設計師本人之前制作服裝產生的庫存面料,將其按照合適的圖案和顏色進行拼接組合。
工藝:對小塊庫存面料進行拼接時,借鑒金繕工藝的表現手法,對拼接的接縫線進行強調,方法主要是異色貼邊,以金色作為服裝色彩重組的接縫裝飾色彩,與大身色彩產生撞色及深淺對比配色的色彩搭配思路。
圖案:尋找中國傳統鳥獸、龍紋、波紋元素庫存面料,表現國潮風格。

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性的發展。本系列以可持續概念貫穿整體設計,秉持3R原則。在面料改造以及紋樣處理技法上,采用純植物藍靛泥,使用噴染、扎染的技法進行改造。藍靛泥調配的染液在無法使用后,可以自行降解。希望通過這項技藝進行設計,可以保護和發展這項民間工藝,這一技藝符合現在人們崇尚自然古樸、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藍染本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收藏價值被人們所青睞,具有很廣泛的市場前景。
在面料使用上,采用真絲綃和牛仔為主要面料,采用環保型染料進行染色處理。通過使用綠色面料以及環保加工方法,將可持續理念傳遞下去。

2022 Green Challenge 校園可持續時尚設計大賽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指導下,由資源節約·綠色消費平臺、時尚造物聯合主辦。天貓校園作為活動聯合發起方,為本次活動提供大力支持。同時,大賽獲得行業合作伙伴黑牡丹、瑞科絲、技立紡織、天虹紡織的支持。
2022 Green Challenge校園可持續時尚設計大賽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