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課程設計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本科梁希實驗班課程設計成果“CBD城市展場”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20級本科梁希實驗班課程設計成果“CBD城市展場”

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城市展場”廣場設計

2020級本科梁希實驗班(設計方向)指導教師:鄭曦 張詩陽

設計要求
在高密度的北京城市商業中心區開展城市廣場設計,以“CBD城市展場”這一半命題的形式開展設計研究。從主題上,設計要求以“CBD城市展場”作為出發點,明確需要展出的城市對象類型,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城市文化、系列城市事件、城市自然生境、城市日常生活、現代藝術等。

從內涵上,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場地所處地段的歷史與當代特征,要求以主題為主線,同時兼顧周邊及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動需求,通過主題為公共活動的開展提供具有強烈場所特征的環境條件。

從內容上,設計要求采用廣場結合綠地的形式,其中硬質廣場不少于50%。設計內容需要通過不同尺度的空間塑造,地表的微高差變化容納多樣的城市事件、日常休閑活動和適當的體育活動。

場地概況
場地位于北京東三環內,處在國貿商圈內部,距離CBD中心(中國尊)直線距離約1.2公里,距離國貿地鐵站約500米。同時場地還緊鄰北京大運河(朝陽通惠河段),西距北京東便門門樓約2公里,這里曾是明清時期中國大運河的北部航運端點。場地東、西、北三面被建外SOHO包圍,后者是北京的商業心臟區之一。設計范圍東西長約150米,南北長約250米,總面積約3.75公頃。場地東西兩側分別是較低級別的城市道路恒惠路和恒惠東路,均為雙車道,便于形人穿行,周邊建筑底層均為小型商鋪,具有較高的街道活力。場地北側是4車道的景恒街,南側則是寬度達到40米的通惠河北路及其輔路,切割了場地與南側通惠河以及慶豐公園的關系,目前建設有市政步行天橋一座連接通惠河邊的慶豐公園。

作品展示
01
“CuBe-D”次方城市展場張順涵

“CuBe-D”城市展場設計靈感來源于多變的魔方。魔方轉動帶來的是空間隔閡的化解和多樣的共融。而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就仿佛處在魔方的每一格中,居囿于自己工作生活的空間,活在自我劃定的有限的生活圈。他們愈發需要一個場地使他們走出自己工作生活的“狹小空間”,走向彼此的交流“融合”。

而這正是本設計所考慮的方面——從延續建筑肌理出發,設計橫縱兩條相互垂直軸線,并圍繞兩條軸線設計營造一系列空間,場地上的活動也于此展開。同時,季相的變化又使得軸線的主次順序會因時間變化而變化,依附于場地的活動內容也會因此變得多樣,人們也會收獲各種時空下活動所產生的不同記憶。由此,場地便成為社會與城市的一部分,人與人的距離得以拉近,空間的隔閡也得以消融,正如魔方轉動的一剎那,活力迸發,你我共融。

02
張書暢該設計以“沒有圍墻的城市”為設計理念,在公園的建造過程中,通過地形塑造、構筑物建造、場景設置、功能完善形成高活力活動空間,同時滿足居民對于“世外桃源”的需求。設計將場地定位為“文體活動中心”,提供體育賽事,藝術展覽,露天音樂會等空間。

03
方圓天地孫林穎

“圓蓋歸天壤,方輿入地荒?!痹O計對于方形肌理的場地選擇用圓形來打破延續的肌理,希望能用圓形的空間促進使用者的互動性,增進人們的聯系。豐富的植物種類、噴泉廣場、運動場、兒童活動區、擁有屋頂庭院的建筑的置入無疑進一步激發了場地的活力。

04
CBD中的工業遺存徐可欣

05
昝鵬設計以可持續、便捷、彈性三個關鍵詞為抓手,在保證生態可持續性以及使用便捷性的前提下,成為居民、藝術家、表演者展示和參與的舞臺,為多種活動類型提供具有彈性的活動場地,以綜合活動多樣性、功能疊加性、彈性適應性等原則,打造景觀體驗豐富多變的城市展場。人們可在這里參與盛大的音樂節盡享歡樂、在公園的漫步中領略實時更新的藝術雕塑和接受公眾藝術教育、在夜晚的草坪上圍坐一起看一場露天電影、在街角咖啡店參與每周一次的讀書分享……

06
城市流淌劉佳藝

從“大北窯”到如今的北京CBD,這里見證了北京經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歷史與運河一同流淌至今,火車載著無數人到來又離去?!翱旃澴嗌睢笔沁@里的標簽,時光在隨周邊一切飛速流淌。這片影像展場將成為人們放松、活動與思考的多功能廣場。時間在此處定格,記憶隨腳步回溯。

07
時間切片——時間飛逝,活在當下施琪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時代里,我們總是很忙,每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早在不知不覺間陷入了“時間貧瘠”。我們變得匆忙又倉促,卻依然擺脫不了被時間遺忘的恐懼。

“活在當下”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專注于時間的人生態度和經世策略。設計期望能夠強化時間切片的概念,將時間“物化”展示,從而喚起人們心底對于時間流逝的感受,勉勵大家珍惜時間,熱愛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

設計借用時間切片攝影的形式,運用三個策略,分別是:用色彩創造空間、具象化被切碎的時間和把注意力引向時間。最終形成了一系列獨立的空間和春夏秋冬四個地塊,在概念和形式上強化春夏秋冬的時間概念,強化了時間切片的概念。

08
聶子千近自然的生活環境不容易壓抑人的思想,在高樓林立的北京CBD,“生命力之環〞公園以打破方格生活為為出發點,用白由前衛的曲線賦予社區活力,將人的休閑生活融入自然。同時以景觀橋為載體,將城市中常見的活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作為特殊的城市窗口把花園、休閑、運動場所的不同節點串聯成具有各自特色的視覺效果和空間體驗,激發各種人群的使用,使CBD公園成為充滿活力的城市舞臺。

09
流動的“浪”林小澍

項目位于建外SOHO東西區所包圍的城市森林公園,是繁華的CBD區內難得的大片綠地。北京承載著龐大的年輕人群,為項目奠定了年輕的活力基石。我們以流動的“浪”為主題,從莫奈、馬遠的畫作中提取浪千變萬化的形態來營造輕運動活力空間,回應新生代人群對更高顏值、更深探索、更強互動的追求。所謂“輕運動”,就是體能消耗少、技術要求低,時間要求松的運動方式。在公園融入滑板、籃球、露營等青年屬性運動場地,使運動可以隨處發生,釋放都市青年人群的壓力,體現對自然生活態度的追求。

10
聲音廣場劉洢萌

聲音廣場以聲音為設計主題,融入聲景觀設計,力求將廣場打造成為各類悅耳聲音相互融合、供周邊以打工人為主體的人群游憩并開展豐富活動的地方。在這里人們可以摒棄城市的嘈雜聲去聆聽風聲水聲萬物之聲以獲得心靈的寧靜,也可以聆聽他人的聲音、自我的聲音,廣場中各類悅耳聲音將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

11
隆起的藝術李菁菁

項目位于建外SOHO東西區所包圍的城市森林公園,地處繁華的商貿地段。本設計以隆起波動的地形為基礎,創造出不同的廣場高差和主次空間,從而產生不同的視線關系,同時也促使了多種活動的產生,一個多樣化、綜合性的舞臺及室外展覽空間由此誕生。每一個隆起的地形,既能成為休憩的座椅,或是微妙的草坡地形,也能承載底商,街角咖啡廳,也能夠圍合出大小不同的的劇場,或是作為廣場的入口之一。周邊的居民,藝術家都能在此找到適合自己活動,展示的空間場所。

12
城市山丘
許益愷我在城市CBD被高密度商業住宅樓包圍的場地上,塑造了一片連續起伏的山丘。通過對地形的整體塑形,誕生了坡頂、坡上、谷、挑檐等多樣的形態,提供抬升、圍合、遮蔽等多種空間形式。這些空間形式通過能夠市民提供能夠容納不同種類活動的場所。市民將聚集在這個大地的懷抱中,共同產生豐富多彩的活動。

13
城市細胞更新計劃頡若晴

本次課程設計的主題為城市細胞更新計劃。設計的過程中希望可以保留場地現存的一些記憶,例如存量的高大喬木,同時提供一個可以展示自然、文化、人群活動以及現代都市魅力的空間。通過在豎向上對場地微小地形的設計,希望可以以一個更加微小的角度對城市進行改變與微創更新。同時這一塊場地對于整個北京CBD地區來說也相當于一個新生的城市細胞,為城市注入嶄新的活力。

14
付云軒本方案延續建外SOHO肌理,將CBD展場設計為活力無限,活動豐富的多功能場所?;鸀橹?,從高差上處理為三個切面,延續SOHO肌理。以流動的“橋”為概念出發,將中心廣場設計為連接城市中心的“橋梁”式廣場。流動的“橋”概念:1.地理位置,連接南北交通;2.場地歷史,承接場地歷史,啟示現代功能;3.公共空間,打破工作狀態,提供休憩空間。

15
“Vitality Cube”孫蔚婕

本方案延續周邊小環境——建外soho的活力激活理念,“無中心、多層次、混合就是活力”。以“活力魔方”為功能單元和構筑語言,拋灑魔方生成具有活力的抬升/下沉空間,結合微小精妙的地表塑造形成極具趣味的“Vitality Cube”廣場空間。

16
郭瀟友建外soho集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與北京cbd的繁華忙碌成為設計地塊的代表性環境因素,這影響著人們對這片區域的印象以及生活于此的日常情緒。本設計通過塑造地形產生不同的流動空間與多樣化的視線,置入豐富的空間為各種活動提供可能。希望使用者在廣場上看見他人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收獲繁忙時空的短暫聯結。

所用圖片來源于北林園林學院梁希206班全體同學

轉載請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