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2022年公共藝術設計系畢業設計作品展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2022年公共藝術設計系畢業設計作品展

公共藝術設計
Public Art
“藝術是語言,而公共藝術則是公開演講?!边@是藝術評論人喬納森.瓊斯在英國《衛報》上發表的一段文字,簡練而又深刻的闡述了公共藝術的本質。公共藝術的出現使得藝術不再單純的只是一個領域、一種專業;藝術不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作為公共藝術的學生們,在四年的不斷探索中找尋著各類“行為”的可能性,把藝術真正變為公共藝術。我想其目標應當只是物質形態,而是通過人文精神引導,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生長的土壤,讓人文精神包圍我們的生活。此次畢業設計大家盡可能從地域文化出發,找尋生根在我們土地中的文化種子,悄悄的讓它們發芽。正如即將離開校園的2018級公共藝術學同學們,如“種子”一般,在我們的周圍悄悄的發芽,成長。
作品展示
01
作品:夢回龍脊
作者:李嘉杰
指導老師:白雅力克
本畢業創作以桂北梯田元素陶瓷裝置藝術品的展示形式,給觀賞者傳達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神,以此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信賴,強調農業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觸發人們的民族認同感與團結,增強文化自信。希望以桂北地區獨特的高原水稻農業文化為支撐,以此表達多彩桂北民俗文化和地方性農業傳統文化中的應時、取宜、守則、和諧、勤勞、堅強與包容等八桂大地多民族大家庭的“那”文化哲學思想。
More
02
作品:異器系列之錦繡山河
作者:胡詩婷
指導老師:白雅力克
本次設計選取桂林風景的山水及鐘乳石作為主要元素進行設計,結合環氧樹脂膠制作出桂林“水”的質感,得到一組具有桂林元素的綜合材料陶瓷室內陳設品。通過適當概括桂林風景的山水及鐘乳石的特點,設計出鐘乳石香爐與山峰香爐,實用性與裝飾性兼具;山水不倒翁更具裝飾性。
More
03
作品:Up to you
作者:陳舒悅
指導老師:白雅力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對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下,有質感、體現個性、有設計感并一定程度體現人文情懷的手工藝品、首飾受到了年輕人們的青睞。而陶藝飾品因其是由手工制作、材料可塑性強、步驟控制嚴格、效果變化多樣等與工業產品截然不同的特點,恰好符合當下人們對飾品的追求。除此之外,這組以桂林山水為主要元素的陶瓷首飾作為文創產品,也能夠稱為傳播桂林山水風光與文化底蘊的載體,將桂林山水的美感呈現于陶瓷首飾之上,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城市生活中。
More
04
作品:同舟共濟
作者:陳卓璇
指導老師:吳澤行
此次設計的主要要素是以潮劇戲劇作品中的“盔頭”圖案作為創作元素。通過對不同“盔頭”的外觀、紋飾、飾品進行圖案化提取,使之運用在與其息息相關的“戲箱”裝置藝術作品創作中。加以當地特色文化符號,與燈光輔助設計,形成具有潮汕地區文化特色的盔頭圖案“戲箱”。
More
05
作品:萱草低語
作者:高夢瑤
指導老師:張濤
在長時間的封閉疫情中,人與人之間被迫減少交流,開始尋找自然界萬物生靈可愛的狀態,思考人類的生存狀態和自然界真實的存在,從物到人,試圖通過陶瓷這個藝術媒介把人與自然界聯系在一起,通過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由此,作者把將陶瓷作為一種媒介,把泥土的特性移植到人身上,將人與自然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有了新的設計想法。
More
06
作品:坡芽歌之情
作者:光麗秋
指導老師:張濤
本次設計源于壯族歌曲文化中的《坡芽歌書》?!镀卵扛钑分械?1首歌全部是情歌,這一整本情歌是記錄從相見到相識再到誓婚的發展過程,以符號圖案為提示歌唱者所要唱的歌曲。
More
07
作品:江畔鼓.紅顏凜? 花瀾開·冠中秋
作者:扈文佩? 夏語澤
指導老師:張濤
本次設計想要探索材料、人物及展示空間之間的關系,將材料、文化、情感融入公共空間中進行創作。創作的人物形象裝置最終在空間中的展示形式以豎向垂直處理,縱向的展示手法會使空間的流動性更強,而且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垂直感,會使人物形象看起來更為立體。
More
08
作品:蛙神的祝福
作者:黃秋慧
指導老師:白雅力克
該作品以壯族螞拐節元素為例進行環境陶藝設計,螞拐節的主要形象為青蛙。在壯族人們心中,青蛙被賦予了許多美稱,也具有豐收、多子、求雨和聚財的象征寓意等。因此,該作品提取青蛙張嘴的造型,四肢簡化為圓柱形,并增加雨滴,提取壯族螞拐節中青蛙造型與紋飾,采用懸掛式螺旋上升展示,整體布局呈現高低錯落的螺旋狀,呈現一種節奏韻律、運動的美感。巧妙利用風的作用對陶瓷個體之間產生碰撞發出的聲音象征青蛙神送來祝福,同時增加燈光的效果,從而使作品與人產生情感的共鳴,表現蛙在人們心中的神圣與敬仰之情。
More
09
作品:疫起加油
作者:蔣奇譯
指導老師:張濤
本次設計通過公共藝術的時空的互動性設計手法反應敘述去觸發人們對于疫情的思考與感悟。利用裝置作為媒介從而使公眾與空間之間產生情感交流,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因為疫情有的人錯過了自己的畢業典禮,有的人好幾年都未曾出過遠門,有的人連親人最后一面都來不及見到。在孤獨的燈光下看著疫情下的我們?時間仿佛已經被疫情強行的按下了暫停鍵。讓我們覺得時間已經停止了下來,但是它還在偷偷地把我們的時間偷走。疫情雖然定格了時間,但是日子還要過下去,大家都在這樣的生活里非常努力。這場疫情,終究會過去。
More
10
作品:繭?言
作者:李娟
指導老師:吳澤行
該作品靈感來源于大自然現象破繭成蝶,運用破繭的整個過程,來表達苗族人民歷經許多挫折和困難依然不放棄,直到至今被人們所喜愛。苗族人民手中的繡線就像蠶繭的絲線一樣,不斷積蓄力量,最終破繭成蝶,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More
11
作品:中草藥產業振興下資源縣坪水底村康養景觀設計
作者:李科伯
指導老師:劉英
本方案主要以資源縣坪水底村中草藥產業為文化背景,并在鄉村康養旅游產業的基礎上,通過中草藥文化與康養景觀文化相結合,對坪水底村的鄉村康養景觀設計進行實踐。并且在環境空間設計、康養景觀設計規劃、康養旅游特色產品和旅游區內中草藥業態項目等方面加以體現出來,設計出合理的中草藥康養景觀設計方案,為弘揚中草藥文化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和方法,并推動了坪水底村中草藥產業的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帶上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More
12
作品:仿生花瓶系列——123...
作者:阮藝烽
指導老師:白雅力克
本次創作主要是圍繞植物仿生創新設計開展的,通過植物形態中帶來創作靈感,以陶瓷和自然界為契合點,傳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使人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打破傳統陶瓷的形態、功能束縛,融入時代的創新,實現花瓶的造型和功能上的多元創新,使設計回歸自然更具生命力。
More
13
作品:河流
作者:王傲凡
指導老師:張濤
此作品是以“河流”為主題的敘事設計。通過對水流動性的塑造和自然環境中河流形態的結合為作品形體,樹脂材料與天藍色顏料的結合突出水的特點。清澈透明的水流正在開始泛黃,變得渾濁,每一朵浪花的不完整,隱喻出河流被污染、破壞的現象。通過作品在公共空間中的敘事性表達,從而引發大眾對保護水流,保護生態環境的思考與共鳴。
More
14
作品:荷·舉
作者:謝芷暉 封佳璇
指導老師:吳澤行
本次畢業設計選取貴港市最具代表性的“荷葉”、“荷花”為主要造型,結合不銹鋼、鏡面等主要材料,塑造一個“碧葉連天”“荷花映日”的公共藝術裝置。高低錯落的荷葉構成彎彎曲曲的路徑,荷葉的葉面映射著藍天白云及周圍的景色,走在草地上,又仿佛置身于云朵中,靠近葉片,自己也會被映射在荷葉上,既裝飾了草坪,又不缺少人與裝置互動的樂趣。
More
15
作品:對話
作者:鐘愛君
指導老師:吳澤行
本次設計作品以贛州城市發展特點及歷史文化傳承為主題,借助榕樹的形象,選擇青磚作為主要材料,以當地人們共同的記憶載體為元素,傳達新舊城區之間文化的互相促進、交融共生的關系。青磚和KT板,舊材料與新材料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探索綜合材料運用與城市變遷之間的藝術表達。
More
END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