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2022年環境設計系畢業設計作品展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2022年環境設計系畢業設計作品展

雁棲湖畔,桃李芳菲,壬寅初夏,新蟬初鳴。設計學院2022屆環境設計畢業展如期而至,本次畢業設計我們圍繞“在地性”“服務設計、地域文化創意” 的主題展開設計,強調人與場地的互動關系,注重使用者的行為活動和知覺體驗,同學們扎根民族地域,走進日常生活,用服務設計的理念、扎實的調研基礎進行多維度地域文化創意,設計作品選題多樣,形式豐富,涵蓋了鄉村振興、城鎮化建設,地域文化與可持續設計等多個方向、展現了環境設計專業學子開闊的視野,積極向上的活力,良好的批判與反思精神和服務社會的決心。因疫情影響,本次畢業成果進行云展匯報,也是環境設計專業專業教學成果一次集中展示。
作品展示
01
作品:疍家規劃設計
作者:劉敬榮? 劉美君
指導老師:俞冠伊
本案以如何推動疍家人文化、如何提升疍家人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如何提升社區居住質量的前提下,去設計既能滿足疍民需求且能推動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漁排社區。
More
02
作品:公共衛生視域下侗族“款組織”介入聚落社區空間設計研究——以龍勝廣南村為例
作者:杜謹毅
指導老師:孫啟微
本方案以龍勝廣南村侗寨群落為設計載體,以公共衛生視域角度考慮,以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的視角出發,在重視侗族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基礎上。恪守侗族聚落文化為第一的設計原則,以實現整體景觀的活化和再生。
More
03
作品:樂康--基于兒童友好理念的桂林同星路兒童活動空間設計
作者:曾德清 譚露秀
指導老師:郭靖
如今,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口密度增加,現有土地不足,公共空間和綠地保護的比例逐漸減少。在這個背景下,戶外活動空間對孩子的活動非常寶貴。當務之急是在有限的公園綠地里從孩子們的視角追加景觀設計。為了讓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能有合適的活動場所和合適的活動設施,為孩子們提供與不同事物對話的空間在自然中探索的人們創造學習空間。通過確保安全性,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和行動特征,創造有助于孩子身體和精神健康發展的環境。孩子們在室外的活動和活動中常常會有更多的樂趣,步入大自然,放松心情得到自然的心靈凈化。同時,孩子們在野外活動過程中能接觸其他伙伴,積累知識,開發知性,培養交流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培養探查能力和創造性。這樣一來,兒童的脆弱性得到保護并能力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可塑性受到保護,并得到更有效的開發。
More
04
作品:舊憶·新生--桂林電廠社區空間改造
作者:魏欣怡?蘇柔柔
指導老師:郭靖
本方案提出延續場地歷史重拾美好家園的口號,通過整體提升和節點更新,愿景是打造一個,充滿活力,鄰里和諧,具有場地文化的“溫度型”社區。以空余場所為主,邊角空間為輔的形式,對社區整體和局部進行景觀改造設計。同時針對社區老齡化提出老年人活動交流空間的探討,進行社區活動中心設計。
More
05
作品:交界·共聲
作者:韓志龍
指導老師:李舒萍
本方案設計的青年公寓社區以“交界·共聲”命名,其含義是不僅探索尋找青年群體的交界空間,又汲取了青年群體的“聲音”,融入到青年公寓社區當中,共融多元之聲。并且針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打破老舊單一的空間模式,對室內公共空間進行合理設計,使青年群體擁有一個良好的交際空間,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流。同樣對于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解決社會矛盾,滿足城市青年的住房需要,解決城市青年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對未來居住空間的探索有著重要意義。
More
06
作品:基于民族文化保護視角下的宛田老街改造更新設計
作者:黃卉敏
指導老師:李敏
本方案將保護民族文化與老街改造相結合,通過對地區特征、民族特征、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對特色民族文化符號的探索與轉譯,增加街道公共設施和更多的街道交往空間,形成一個特色老街,讓居民有更好的舒適度和認同感。本設計在總體布局方面盡量滿足了當地居民人群生活交流和環境改善的需要,使用原木、青石、花崗巖等鄉土材料,加入了瑤族傳統元素八角花等裝飾圖案,設計方案中的將民族文化展示與街道空間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很好的呼應了民族文化保護和街道更新改造設計的主題。
More
07
作品:亦荒亦景
作者:李明博
指導老師:孫啟微
方案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糯稻景觀的維護與改善,從思辨和考量的荒野視角介入糯稻景觀建設;從當地居民的需求出發,遵循因地制宜、強調生態文明、配合地域文化進行整合;從糯稻與科技的碰撞集思,打造具有地方個性又有時代性的糯稻景觀作品。進而推動侗族地區糯稻景觀生產、生活、生態三者融合共生,延續糯稻景觀的價值,再構自然的、健康的、淳樸的糯稻景觀類型。
More
08
作品:她本身 湖南女子學院校園氣質景觀營造
作者:冉婷婷 李雪菲
指導老師:孫啟微、梁思聰
本設計以景觀敘事視角和場所精神為基礎,為校園歷史文化的置入以及女子情緒景觀設計提供了創意。設計內容以湖南女院為載體,探討湖南女校發展,女性特色詮釋,女性精神發揚,并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打造特色的校園景觀設計,讓女性校園更加具有溫暖感與歸屬感。
More
09
作品:老有所依
作者:雷保定
指導老師:覃麗瓊
通過此次對社區空間適老化設計研究,結合方案利用社區閑置資源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結合新型社區養老模式,解決方案中社區老齡老年老有所養和為未來低齡老人養有所依的社會問題,將社區養老本土化改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社區。
More
10
作品:治愈新模式--桂林鐵山水泥廠區空間更新設計
作者:王婧
指導老師:李茵
“社區、空間、生活”通過對于鐵山水泥廠區的空間更新的思考,引入共享理念,在水泥廠區上構建共享社區,實現工業廠區由廢棄到再生的轉變,結合“治愈”的思路,創建真實的人際社會交往關系,共享社區空間及個人資源,鼓勵創造,讓青年群體在社區中產生歸屬感,在共享空間以及人際互動中成長,達到治愈的目的,構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以及更加靈活且高辨識度的共享社區。

More
11
作品:紅花鎮二帝宮歷史文化建筑與組團環境提升改造設計
作者:蔣意鵬 蔣述永
指導老師:何秋萍
本方案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紅花鎮二帝宮組群建筑與組團環境區域進行設計提升改造,重視和加強對古村落歷史文化建筑遺存的保護與重塑,整合紅花鎮特有的古鎮景觀風貌和獨特民族風情,發掘鄉鎮民間信仰中的文化因素,并為其重新注入新時代元素,使新的設計成為村落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有效載體,對其水環境、歷史文化建筑附屬景觀、人居景觀等區域元素進行提升策略研究。
More
12
作品:治愈新模式--桂林鐵山水泥廠區空間更新設計
作者:?葉祖佑
指導老師:何秋萍
麥嶺彩調文化村內有獨特的彩調文化與古樹景觀,以“根續生長,樹下共聲”為設計理念,將麥嶺彩調文化村打造成一個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園,融入了彩調文化以及古樹景觀的文化園景觀空間。
More
13
作品:漁海樵山--東盟背景下廣西漁牧生態園改造設計
作者:余盈玥 楊凌風
指導老師:陳諾斯
本方案以廣西漁牧生態園為改造對象,場地位于東盟博覽會舉辦地—南寧。本次改造是在結合東盟十國文化的基礎上,將現有的東盟文化合作延續發展,將漁牧生態園舊址的原有建筑重新組合,成為一種新的城市郊區藝術景觀。
More
14
作品:基于漢繡傳承的武漢市兒童友好型公園景觀改造設計
作者:周奕如
指導老師:孫志遠
在現今提倡“兒童友好型城市”和非遺文化的大環境中,將漢繡以顏色,工藝,歷史等方面融入兒童友好型景觀設計,主張兒童在游樂中了解漢繡文化。結合此次設計實踐,研究漢繡在公園景觀表達是為傳統文化發展探索新途徑。
More
15
作品:詩中有畫 歌盡傾君?
作者:賈泰? 蘇佳明
指導老師:孫志遠
本設計通過借鑒國內外的濱水景觀案例,提出了空間詩學的設計思想,探究了現代濱水空間景觀設計中詩學關系,并研究空間詩學的定義、理論、方法,以及在濱水景觀里的表達方式,通過詩情化形式以及運動諸多層面將空間詩學在濱水景觀設計中體現,探尋詩學精神和理念在濱水景觀空間設計中蘊含的價值。
More
END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