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本期責任導師
張文超講師、封帥講師、廖柳鈞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我們還能承受多少?”——關于媒介信息的重量》?

作者:李梓湉

導師組:張文超、費俊、陳小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網絡信息鋪天蓋地、紛繁復雜的當下,人們往往會忽視媒介信息所承載的物理“重量”。因此我設計了一個交互裝置,通過移動端交互程序和搭載陀螺儀傳感器的智能手環,構建了一個強關聯性的“身體閱讀”形式——參與者付出的實際體力勞動會轉化為接收信息的能力,我希望能以此喚起人們對媒介信息實際重量的認識:這份“重量”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是真實的,提醒人們應更加科學地對待信息交換,擁抱健康的網絡生活。

導師評語
人的生存狀態依附于信息系統的運轉邏輯,日常信息過載與注意力的被動多線程化是每個人在當下都不可逃避的經驗,李梓湉的作品對這樣的現狀提出反思,觀者可以通過智能穿戴終端連接她營造的似曾相識的社交程序,以消耗自己的體能的方式,去體驗海量未讀信息的不可承受之重。

——張文超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記憶劇場?作者:謝玥雯

導師組:張文超、費俊、陳小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作品主題為數字空間中的記憶延伸。樓房是承載著極豐厚情感與記憶的載體,當時過境遷人去樓空,曾經最具歸屬感的房屋終成廢墟。我以此在虛擬的空間中構建了一種記憶的回溯方式, 從一些小的記憶碎片,到承載記憶的直接載體——老樓,再到最終僅剩的廢墟,用碎片化的信息構建出一個可游走的場景。

導師評語
謝玥雯的作品面向自己的家庭與記憶,運用聲音、真實環境的空間掃描和數字模型,構建了一個還原家人與自身記憶的沉浸體驗空間,觀者通過在這個特定環境中的聆聽與游走,與一段記憶產生共鳴。

——張文超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粉絲的誕生》?作者:郭曉彤

導師組:張文超、孫聰、王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由于大眾生活的普遍粉絲化,在社交平臺作為個體的我們均需要完成各式各樣的“粉絲任務”,來體現個人的參與的程度和存在感,本作品匯集我在社交平臺中的各類社交信息形成我個人的社交信息宇宙并將其轉化為可視化交互圖譜。觀者可以以多種視角觀察我曾經的粉絲任務,體驗一種被逐漸強化的 “粉絲式” 互聯網參與模型。

導師評語
《粉絲的誕生》這件作品在人力可及的范圍下重現了作者個人的社交信息宇宙,參考星圖的視覺圖譜和交互穿梭閱讀方式,以她個人為原點重現了在海量社交參與信息中無數的內在聯系、關注線索和社交“任務”,用以探討當下互聯網參與體系中的無處不在的“偶像-粉絲”關系。

——張文超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當末日之火穿過我的身體 doomsday flame all over me》

?作者:陳思伊

導師組:張文超、廖柳鈞、滕菲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我的清醒時間里,我通過將自己放在一個意識優先于現實的英雄主義設置中來形 成一個更優化的事件處理模式。但潛意識的運作時間遠超過主觀意識,改變雖有成效,可依舊困難重重。我困頓于此,逐漸地只是關注于意識,及其虛幻產物。夢是只有潛意識運作時的生 成物,我長時間地記錄著我的夢境,并試圖從中尋找與現實的聯系。

導師評語
陳思伊的這件作品具有多重指向,創作線索中涉及意識、夢境、敘事、技術等多種因素,帶有一種在自我找尋和自我理解中游離的意味,以感覺而非邏輯的方式探討了自己對當下世界的內在認識。

——張文超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盜獵游戲》??作者:楊丹倩

導師組:張文超、費俊、林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我制作了一個“素體”穿梭在大眾用身體與盜獵文本去創建的虛擬世界內, 這個游戲一共分為四個章節,觀眾可以代入“素體”的視角在這個虛擬空間內度過一天,使用網頁敘事的作用是網頁可以作為一個無限的非線性空間去承載這些文本內容,來表現大眾在參與網絡創作時,對原文本展開盜獵行動后創作的新文本,這些文本是多元且非線性的,我借鑒了他們采用的四個盜獵手段去盜獵文本:重演、挪用、混合、重置,重新拼貼他們的敘事,來設置網頁的章節和內容。

導師評語
楊丹倩的作品從互聯網參與的過程中發掘潛在敘事傳遞與文化轉移,通過對大量互聯網視頻在傳播中相互模仿、影響、滲透的調研,創作形成一套自己的互聯網敘事生成系統,以交互網站的形式給大眾提供一套內容生產的參與路徑。

——張文超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彼岸花園-HANA TEXT》

?作者:張輝默

導師組:封帥、王鈺雯、劉釗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彼岸”一詞源自幼時埋葬寵物的土地上,所生發出的彼岸花這一切身經歷?!氨税痘▓@”調用AI技術構造起一座關于多重記憶與情感的“花”園。在這里,“花”不僅僅是一種形態,更被視為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訊息與語言,被儲存在云端,生長數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用以承載與傳遞情感。AI畫像技術與數字輔助設備賦予了人們與之交流的可能。最終,聚集的“花”團形成了蔥郁的草木,也交織出一座能夠提供傾聽、慰藉與長久陪伴的,關乎人類精神世界延續的虛擬數據庫。

導師評語
輝默的“彼岸花園”回溯了他幾年來所一直關注的身份議題,對于不了解的觀眾,這或許是難以覺察的。沉浸其中,作品所營造的疏離與浪漫卻時時提醒我們,這是對于我們所處的世界于不同人群間留下的罅隙,所做出的一種難能可貴的彌合。

——封帥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它|IT》?作者:劉怡麟

導師組:封帥、劉昶、黃澤璽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它/IT”呈現了一場關于“虛擬戀人”的社會學實驗,作品回溯并調用了作者長期以來通過社交媒體與電商平臺所儲積的、能夠提供“情緒支持”的訊息與表情數據。數據藉由不斷觸發,被投影于多屏之上。deepfake人臉識別系統對于觀者表情的識別,使得這一觸發機制得以實現?!芭c它在一起,沒有羞愧,沒有他人挑剔眼光的批判,這一切是多么美好而又安全?!?,“它/IT”以互動裝置作為媒介,忠實記錄了數字技術盛行的當下,青年情感與機器智能背后所呈現的科技倫理問題。

導師評語
怡麟的“它/IT”來自于她對于“虛擬戀人”的技術倫理思辨。作品真實地進入了宏大互聯網文化的一隅,以內部的視角,向我們展示出一幅“美好而又安全”的,極致真實、亦卻極致虛幻的信息浮世繪。

——封帥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離開矩陣》?作者:楊嘉迪

導師組:封帥、石韻媛、潘鏡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離開矩陣”以游戲設計作為策略,在真實的世界之外構架起一個與真實伴生的、平行的“風景”宇宙。作品聚焦于罹患網絡成癮綜合癥侯群的主人公,在具有陌生性的日常環境中,以步移“景”異的巨型文字作為一種“風景”,連續性地外化主人公內心的思慮,并逐步通過“風景”與玩家的對話推進游戲劇情,隨著玩家為了收集碎片內容,在不斷的重新探索中,逐漸深入了解網絡成癮邊緣群體的日常想法與困境。最終,“離開矩陣”所創造的虛擬影像“風景”得以與現實逐漸擬合,外化的思慮也隨之歸于平靜。

導師評語
嘉迪的“離開矩陣”在游戲之外,用技術創造出一種“被發明”的風景,以一種新的方式賦予了日常性以陌生性與詩意。在營造這一技術奇觀的背后,作品更真實服務于罹患網絡成癮綜合癥侯群的主人公,所呈現出的完整性與獨立性令人印象深刻。

——封帥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認知的高墻作者:曾維可

導師組:廖柳鈞、周博、薛天寵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這是摩耶,是欺騙之神的沙?!笔灞救A認為我們的世界都只是摩耶之幕下的表象。人們永遠為自身的境遇所蒙騙,反反復復。眼界形成的認知差異是不可視不可觸的高墻。我進行了學術研究和調研走訪,鎖定了認知的主要進程與影響世界的方式?!墩J知的高墻》試圖將人的抽象認知以具象化的進程展現,通過三個章節的敘述,探討人的認知從個體到群體,他人到世界,再從集體認知返還個人觀念的過程,來闡述高墻存在也不存在的證據。

導師評語
曾維可同學將關注點放在了人認知差異的話題上。通過從“個人”到“集體”,再“回應”給“個人”的三段式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對認知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

——廖柳鈞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