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本期責任導師
潘鏡如副教授、李文龍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元蛀孔 | Meta wormhole》作者:朱宏權

導師組:潘鏡如、王川、封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我借由“元”(超越現實邊界)和“蛀孔”(時空穿梭)的概念相結合作為我的畢設作品名字,試圖將自我時空穿梭的意識,在虛擬世界中復刻原型。同時我基于虛擬現實補償論中“人在現實世界所缺失的,將在虛擬世界中進行補償”為啟發。通過敘事主角元芨穿梭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為背景,講述元芨窺探未來世界的災難來激發人類對當下自然生態的關注和保護。
導師評語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過:生存,從來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短片影射了人類目前正在適應的另一種生活狀態,當生活和理想發生重大轉折時,這個過程必然漫長且難熬。作者賦予元芨數字人強韌的意志,穿梭在宇宙浩瀚星河,似“芨”字本意芨草之強韌,生于原野,耐寒而生,尋找新生的出口。作者刻苦鉆研數字創作技術,較豐富的表現了星球毀滅場景和人物內心寰宇。片尾點明主題,帶給觀者以生命未知的遐想和希望:或許時光不如你所愿,但請忍耐浩劫,心若向陽,無畏悲傷。

——潘鏡如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構”真實-構建虛擬創作人

作者:鄭瑞琦

導師組:潘鏡如、周嵐、馬志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以構建虛擬創作人概念為主,本作品在虛擬偶像基礎上添加設計專業要素,生成虛擬創作人。

虛擬創作人可作為藝術家們虛構的“自我”,在自己的意志之上更少成本、更少風險的進行多種大膽的嘗試。同時虛擬創作人可以在疫情期間,針對因現實因素無法達成的目標進行活動,嘗試配合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更廣泛的藝術行為。

導師評語
當下虛擬數字人風潮迭起,與虛擬歌手、虛擬模特、虛擬主播相比,虛擬繪畫藝術家身份在此領域尚未被廣泛挖掘。作者標新立異,以個人角色為模版,設定了具有數字設計和藝術繪畫才能的創作者RIXXEL。作者敢于嘗試、積極思考,選擇了自媒體平臺這一精準用戶傳播渠道,并將“窗”為主題的視覺藝術作品準確對接在一件件虛擬人物創作中,透露出疫情壓抑氛圍里年輕群體強烈的自我表達欲,形成一種永不離線的安全感共鳴。

——潘鏡如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看我”》?作者:李欣

導師組:潘鏡如、繆曉春、王鈺雯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木子”是一款用來解析與收集產品數據的APP,用戶可自定義虛擬形象。線上閱讀推廣博文或購物時,可以通過可視化數據(點贊數、閱讀量、正負面評論)來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或購買,線下掃描物品即刻通過AR集合呈現全網高頻關鍵詞。

導師評語
在利益膨脹的消費社會中,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被虛假信息所裹挾。作者在實習工作和個人消費經歷中,察覺到商品廣告內容與真實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種種不良競爭,思考如何能夠幫助商品建立名副其實的價值同時,使商品具有真實可靠的市場數據反饋。通過努力,她尋找到利用數據分析與數據可視化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作品采用手機軟件和AR技術表現商品可視化信息,通過在消費現場掃描物品查詢高頻詞,幫助消費者對商品進行現場評定和鑒別,是一款時尚個性且有市場開發潛力的交互設計。

——潘鏡如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THE BACKROOMS》?作者:卓瑪

導師組:潘鏡如、景斯陽、靳軍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閾限空間獨特的結構和氣氛會讓人覺得懷舊、困惑甚至是疏離,人們看到閾限空間或身處在其中能否產生共鳴則取決于是否對閾限空間有情感依附。我采訪了身邊的人,收集他們由閾限空間引發的情感記憶碎片,并利用他們回憶中或真實或虛構的場景元素作為藝術參考,用數字建模還原這些微妙情感下的空間。

導師評語
疫情期間,每個人對居家空間都增加了特殊的依賴,有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會在新的氛圍下產生與眾不同的記憶片段。作者采訪了身邊居家上課的大學生,收集了生活空間中使他們安心生活的視覺要素并予以提煉,創作了后疫情時代下,基于安全感心理寄托的全新閾限空間。作品采用核類藝術懷舊風格和數字建模手法,塑造了一個個似真似幻的溫馨港灣,好似一個個青春夢想躍然眼前,難能可貴的表達了新一代大學生積極樂觀釋放壓力的情愫。

——潘鏡如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理想與現實的談論》作者:韓頌伊

導師組:潘鏡如、何浩、周嵐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經歷的生活,充滿了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我認為技術的發展是理想社會,在這個過程中省略的”穩定的情緒”。

閉上眼睛傾聽的行為和冥想很相似。

理想和現實的對談,一種弛緩的意志狀態。

希望現代人在忙的日常生活中能夠暫時安定下來。

導師評語
音樂是精神的升華,與視覺藝術的結合,賜予觀眾非同反響的心靈震撼。作者留心身邊的富有韻律的聲音,細心捕捉熟悉的音律,將瞬間感情譜寫成一段動聽的旋律,結合規律擴散的幾何圓圈圖形,仿佛一組組蕩漾在暗物質中的電子漣漪,加以律動的文字獨白,讓人不由陷入冥想,腦中漸漸浮現出天籟之音千變萬化的陌生模樣。

——潘鏡如副教授

《海到無邊天作岸》作者:韓思進

導師組:李文龍、強勇、石韻媛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海到無邊天作岸?!边@是林則徐少年時登鼓山望海所作的詩句。作者同樣以年少記憶為敘事出發點:由于出生在福建,長輩從事的對臺工作始終是記憶中一抹神秘色彩:不停歇的碎紙機,親切的廣播聲和蓬勃的大海是深刻的童年記憶。情牽兩岸,聲傳四海。聲波是連接兩岸最早的方式至今不斷。以1996年海峽之聲廣播節目《空中立交橋》,詩歌《鄉愁》,歌曲《故鄉的云》的聲波可視化生成以圓為緣的聲波之橋。將兒時記憶與“本是同根生”的兩岸淵源結合,以五緣文化、海之意向、聲波之橋為主題元素表達期許,“歸來吧,歸來吧,浪跡天涯的游子,別再四處漂泊?!?/p>
導師評語
韓思進的畢設作品融入了童年回憶和真實體驗,使她抽象的造型背后,有更多的敘事;多媒介之間,有更多情感紐帶,我們仿佛看見了一座隱形的橋,從她的時空出發,帶我們走向作品深處。

——李文龍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頤-FAMILY》?作者:賀思奇

導師組:李文龍、周博、王鈺雯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糖尿病是嚴重影響中國國?健康的公共問題之一,針對患糖尿病人群的產品設計,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去幫助這類群體,同樣幫助社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頤-FAMILY糖尿病閉環診療系統,供2型糖尿病患者在家庭生活場景中使用。設計將同類型不同功能的產品相結合,通過數據連接實時監測患者血糖并自動分析調整胰島素用量,結合互聯網智能、人機交互、功能性、物聯網等方面的考慮,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體驗,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導師評語
賀思奇同學為糖尿病病人設計的血糖檢測產品,設計簡潔,功能完整,雖然造型并不能說驚艷,但她設計體現出對于糖尿病人群的關懷, 以及從作品里體現出來的系統性和落地性,似乎成了本屆畢業展中很稀缺的存在。

——李文龍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聲形?作者:孟騰

導師組:李文龍、李衛、海軍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聲互動都是各主體間交互的有效途徑。疫情當下,教育中師生間發聲行為的頻率越來越低,人們越發刻意的去掩飾和隱藏自己,發聲這一功能正逐漸“退化”,有效發聲行為逐漸減少。因此,我通過環境模擬,借助交互裝置、動畫等,以觸覺、覺聽、視覺為媒介,引導人們主動發聲,并在引導中對自己的整個行為過程產生思考。

導師評語
孟騰的作品是關于聲音和形狀的,從當下割裂的人際交往場景出發,將疫情下的社會現象轉化成了交互藝術裝置,在作品的背后,是他大量的調研和思考,以及從視頻到產品的多媒介嘗試。今年線上的畢業展,使他的裝置作品展示效果打折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遺憾也正是他作品想表達的內容的另一種呈現。

——李文龍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如果每一顆沙石都能變成珍珠

作者:莫舒

導師組:李文龍、王選政、周博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新冠疫情、政治局勢、社會經濟的三重壓力下而不斷上升的社會群體焦慮,數據不斷攀升透露令人不安的故事,全球均面臨巨大的考驗,人類似乎已然陷入巨大窘境。一個人遭受挫折以后,不管是由外在因素還是內在因素引起的,在心理和行為上總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理智性反應,一種是非理智性反應,這是一場自我的心理救援,為呼吁人們改變對于挫折的態度,在面臨糾結掙扎期后能用行動創造希望盡快過度至安全期,解決問題與沖破窘境。

導師評語
莫舒同學的畢業選擇研究了她感興趣的生物藝術相關內容,她整個創作過程積極主動,試驗性的主題允許她使用更多元的媒介創作,雖然在疫情期間進度受到影響,但是仍然很好的呈現了作品。

——李文龍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