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本期責任導師
陳卓副教授、王黎明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枝杈》?作者:高紫藝

導師組:陳卓、劉治治、程可槑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枝杈》是一部女性成長題材文藝短片,敘述了即將大學畢業的女生在對父母兩人關系和母親懦弱隱忍的狀態很不滿的同時,自己也陷入了一段感情迷茫的故事。短片中女主在面對不正確的情感關系時作出了對抗,我希望用這樣一個很小的情感片段,表達出希望所有女性在情感關系中保持獨立,堅持做自己的觀念。

導師評語
高紫藝堅持用極簡的視聽語言講述個體情感體驗、訴說成長感悟、表達人生觀點,堅定的電影人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說現在的稚嫩是未來成熟必經的奠基石,就愿創作的激情永不熄滅。

——陳卓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致女兒書作者:李嘉妮

導師組:陳卓、王黎明、封帥

家庭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鴻溝便會越來越大。本片通過影像的手法,用超現實的語境來講述女兒與父親之間的詞不達意。父女之間愛著對方,但奈何時代的不同和年齡跨度之大,兩人都不知道如何與彼此溝通。片中,父女之間雖然都想找尋對方,但最終還是被之間的鴻溝所牽絆。

導師評語
李嘉妮的作品向來關注成長和親情關系,勇敢面對自己與父親的隔閡,是她希望用作品與自己的成長達成和解的方式,令人欣喜的是,她選擇了樂觀而輕盈的手法,也展現出優雅的影像審美趣味。

——陳卓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仿生羊作者:鐘無忌

導師組:陳卓、靳軍、海軍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仿生人的夢境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在圖靈測試中高級AI可以完美通過認知答題,但這并不意味著AI與人類一樣擁有相同的思考邏輯?!胺律颉苯栌蒙螒虻某绦蛟?,讓人類也可以窺視仿生人的夢境世界,與計算機做同一場夢。人類夢見仿生人,仿生人夢見的電子羊,是人類夢見的電子羊,也不僅僅是人類大腦可以夢見的電子羊。

導師評語
鐘無忌的作品試圖在人與AI的溝通里找到一種有趣的回饋,夢境本就是生物的腦電波,從程序的授予到AI的生長、回到夢見的羊,作品在模糊人與AI界限的同時完成了哲學的反問。

——陳卓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我們開車路過小河邊》

作者:關羽琛

導師組:陳卓、王選政、周子書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會重新回味與親人的點滴。

在兄妹間年齡差距較大的斷層下,哥哥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往往并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同時又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責任與“親密關系”——失去了磨合的時間使得這樣的關系變得十分模糊與生疏。

我試圖在家庭還未重構前,借助影像進行自我剖析,通過挖掘感知覺的記憶、探索原生家庭動力,以尋求我與哥哥情感更深入的理解,消解我們之間朦朧的隔閡,并試圖以影像的探索方式,引發人們對親密關系的思考。

導師評語
關羽琛的短片關注兄妹之間的關系和成長話題,這在國內00后這一代的表達中并不多見,作者主動地用作品去消解隔閡、探索親情動力和剖析自我與人性,是值得肯定的創作動機。

——陳卓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我們》?作者:李昕

導師組:陳卓、繆曉春、周子書

創作上選擇了現實類題材,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美術教育,記錄美術生真實的成長環境和經歷故事。他們處于人生的不同階段,考學,上大學,畢業或工作,面臨著各種抉擇和問題,通過此片希望更多人關注藝術生這個群體,重新思考在消費社會中個人的價值和選擇。

導師評語
作者的創作過程是一個田野調查、攝影、記錄影像的結合,關注現實中美術高考生的處境和心態,內容雖不算新鮮,卻也能看出作者對此現狀的獨特視角,極簡的聲畫表達,抽離了我們通常對紀錄片的解讀方法,需要有耐心的觀眾才能共鳴。

——陳卓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焦慮實驗室|anxiety lab

作者:白若萱

導師組:王黎明、靳軍、陳卓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社會壓力變大,患有焦慮癥的人不斷的增多,焦慮其實根據癥狀區分分為很多種,而人們往往不只有一種焦慮。我通過閱讀了許多本有關焦慮心理的書籍以及文獻從里面深入了解到焦慮癥的不同癥狀,篩選了部分類型的焦慮來進行這個焦慮實驗室的搭建,其中包括對強迫癥,強迫思維,社交焦慮,還有部分社交焦慮相關的測試內容呈現。整個作品以心理咨詢室為背景,通過讓體驗者展開一段心理咨詢的旅程體驗各個場景的變化,并且通過這種沉浸式的方式讓體驗者更深入的了解焦慮心理。

導師評語
焦慮是當下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反映出來的癥狀也是多樣性的,若萱同學以這種社會現象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建立了一個藝術風格很強的沉浸體驗實驗室,意在讓我們了解平時關注不到的焦慮癥狀,同時也對相應的解決方法有所認知。在創作過程中,若萱同學將傳統手繪的藝術語言和沉浸體驗的技術手段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語言,具有非常強的藝術實驗性。

——王黎明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格子間遐思》?作者:陳瀅潔

導師組:王黎明、程可槑、薛天寵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格子間遐思》是一次構建在現實場域上的VR交互創作。作品以互聯網從業者的工位為切入點,對格子間中日常行為和語言進行解構,并用社會學理論轉譯,在現實格子間的空間中重塑虛擬交互場景。我嘗試以數字孿生為設計媒介,在物理世界和現實身份的桎梏下構建非日?;木坝^,讓觀者重新審視現實生活中的異化,并思考虛擬世界能帶給我們什么。

導師評語
陳瀅潔同學的畢業創作嘗試以現實為基點,進行虛擬場域的數字疊加,創作出一個虛擬和現實共生的混合交互場域,意在探討處于元宇宙的語境中,我們如何思考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關系。作者選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格子間作為創作場域,選取了摸魚,內卷等社會現象作為創作元素,構建了一個讓我們反思當下生活狀態的交互世界。整個作品的完成度很高,藝術風格獨特,是一件具有社會啟發意義的優秀作品。

——王黎明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數字裹脅》?作者:郭晉宇

導師組:王黎明、程可槑、姚璐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伴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感官功能憑借互聯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并沒有迎來期望中資源無限的數字天堂,反而是深陷對過量數據的恐慌與疲于應對。我試圖表現數據對人們的反向控制與人們由于疲于應對而產生的一系列外在表現,以及“受控的人體感官延伸”這一主題。

導師評語
的確,我們不否認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數據獲取的便利能夠給我們帶來感官上的延伸和感知上的拓展,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們正在不知不覺中被數據洪流所裹挾,從而逐漸喪失思考的獨立性。晉宇同學的畢業創作正是從這個角度展開,通過隱喻的手法傳達出不同情景下我們被數字嫁接后的狀態,從而促使我們反思數字時代如何面對鋪面而來的定制化數據,如何防止被信息裹挾從而迷失自我。作品的完成度很高,藝術表達深刻,也是一件具有社會反思效應的優秀作品。

——王黎明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早餐》?作者:張夢瀅

導師組:王黎明、陳卓、張洺貫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早餐》通過雙視角同時游玩讓體驗者可以去感受父親缺位的家庭成員的心理變化。把父親和女兒兩個人物的抽象情緒可視化,分為兩個不同視角來制作。玩家通過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聽取他們內心的聲音、看到他們的記憶、體驗他們情感來與角色產生共鳴,感受兩人內心世界的強烈反差,直觀面對父親缺位家庭面臨的矛盾與問題。

導師評語
原生家庭對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一直是社會持續關注的焦點問題,夢瀅同學的畢業創作就是從家庭關系的角度作為創作的出發點,通過父親和女兒兩個視角來闡述同一個情景中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從而感受到家庭的矛盾和心里的變化。作品采用了雙第一人稱的沉浸體驗方式來講述整個故事,體驗者可以具身的感受到所扮演角色的內心變化,從而能夠換位思考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問題。作品的藝術風格獨特,期待最終作品的完整呈現。

——王黎明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