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院 > 畢業設計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本期責任導師
張欣榮教授、李衛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翻轉加繆 Turn Camus Inside Out》?

作者:李可佳

導師組:張欣榮、劉治治、薛天寵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作品借用加繆《局外人》中“人與世界毫無聯系,無力改變,因此無動于衷”的概念,反思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割裂的關系:虛擬和現實界面內各設有五個關卡,二者互為倒敘,觀眾唯有完整體驗才可以窺之全貌。體驗者在虛擬世界的舉動通過關聯程序實時影響著現實世界推進,這場“局”在多重的視線空間和交織的正逆時間中反復翻轉。
導師評語
恍惚間的醒來,有時竟不知身陷何處……此處的前行或許是彼處的引退??杉言凇斗D加繆》中通過XR沉浸式的輔助,將第一視角虛擬感知行進的路徑與他者現實界面的體驗節點并存,制造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雙線索敘事反轉。虛擬體驗行為聯動著現實的推演,與其是選擇,不如是注定,就在這預知維谷的躊躇中,已辨不清、道不明、知不盡……

——張欣榮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關系生長》??作者:李昕瑩

導師組:張欣榮、李世奇、潘鏡如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未來高度數字化的世界中,物理關系將如何備份?我聚焦數字時代下關系的可視化與生長,使用腦機接口等技術,以疫情居家作為敘事內容,展現不同個體之間情感的連結。我對腦電波信號數據進行藝術化處理,把波段設定為作品的生長單位,因此每個現實中的人類,在我的元宇宙中都是一間根據情緒起伏和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的房間,作為NFT藝術作品,每個房間都有自己唯一的編碼。

導師評語
昕瑩在《關系生長》中利用腦電波檢測的技術,借助肢體交互關系生成了以情緒波動為編碼的虛擬生物。這些虛擬的情緒生物決絕地生長在蕭條的工廠、荒蕪的游樂場和充滿遺憾的房間,宣泄著不同以往的失落。這些虛擬生物的動態路徑,或急促或緩慢或展開或堆聚,使情緒的語境在數字化的催生中,重塑了數據與形象、自我與環境、肆意與克制的復雜關系。

——張欣榮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臨界》?作者:林梓瑤

導師組:張欣榮、王黎明、薛天寵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臨界情境之下,人所思考的是最接近內心深層的事物。作品以數字雕塑、虛擬現實場景和圖像影像為媒介,構建了一場存在主義自我審視的體驗。VR場景從標有1-6的骰子展開敘事,立方體的每一個面通往虛擬場景里符號化藝術化的人的境遇。抽象的數字空間就像是無邊際的心靈區域,六條怪誕的悖論背后折射了人類難以擺脫的困境。
導師評語
不確定的確定、過去的未來、無選擇的選擇、終點的起點、不可解的可解、誕生的逝去……困境是否是以無可辯駁的規律向你我展開?梓瑤的《臨界》以深沉與憂傷的視覺;欲言又即止的情緒;細密而海納的思維;糾結且篤定的信念,把你我卷入了這場借助虛擬為視覺假象的困境中,一層更甚一層,逃脫無望。

——張欣榮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親密關系|Believe In Food》

作者:劉林曦

導師組:張欣榮、封帥、薛天寵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存在特異性認知加工,為塑造理想身材建立主觀的新飲食規則而忽視生理需求,將自我意識與身體的統一性割裂,在社會規則指導下,身體客體化成為新的意識形態被反復改造。作品對食物線索再設計,對食物與限制性飲食者的關系進行再認知,食物線索的表達與人的感知及心理、精神反應相呼應,飲食成為雙向互動的行動形式。
導師評語
林曦在《親密關系》中,將飲食誘惑的“原罪”赤裸地從0度至137度灼烤的升溫,挑戰的不是味蕾的期許,而是過程中不斷幻化跌宕的心理認知。視覺從魅惑為起點,漫長的注視中不斷焦化直至灰滅,美麗食物至此,不過是心理存留的預期想象。林曦利用破壞性的食物實驗,試圖瓦解飲食者對誘惑的盲從,進而鑄成限制性飲食者的心理防線。

——張欣榮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下視塵寰中,茫茫若螻蟻》?

作者:趙崇民

導師組:張欣榮,王黎明,繆曉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否包羅萬象?宇宙中的生命形態是否僅此而已?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命與非生命的邊界問題一再被討論提及。作品以此為話題,通過對未來生命的多種構想,展現生命形態變化趨勢的可能。作品以螞蟻作為意象與未來建起聯系,不僅僅是生命面對浩瀚尺度上的微不足道,也是生命之間輔車唇齒、不息探索的張力。
導師評語
“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薄妒酚洝分小蛾惿媸兰摇返膭钪久?,映射了不屈于現實世界的鴻鵠遠志。而在近未來的進化世界中,DNA曲線的改變、智能的干預,生物的進化已然可以擺脫自然的限制。崇民在《下視塵寰中,茫茫若螻蟻》中,虛擬了AI生物的智能化進化的可能,將自然進化的路徑剝離出來,形成了并存相較的生物狀態。螻蟻的鴻鵠之志已是唾手可得!

——張欣榮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知足常樂》?作者:奧慶妍

導師組:李衛、陳小文、林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通過跳出功能外的“超物質”設計,滿足人的感官直覺從而獲得良好體驗。從三種需求出發:節食、控糖以及控煙。通過對碗、糖果、香煙的局部設計,使得有限物質在呈現體量上依舊保持充足感。

物質滿足外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滿足感,人雖知“不足”亦能知足。同時體現“看山還是山”的意境以及造物需思物外的“惜物”之情。

導師評語
奧慶妍大膽嘗試超物質問題,并結出了可喜的成果。當然整個過程充滿了艱辛,我十分欣慰地看到她一路披荊斬棘,終于撥云見日。能夠在畢設環節心無旁騖,以化繁為簡的研究態度認真鉆研思考,值得肯定。

——李衛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萬塑更新》?作者:李佳一

導師組:李衛、海軍、李文龍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從生態問題出發,聚焦減塑問題,并將其轉換為設計問題。通過建立萬塑更新平臺,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復用循環系統和復用概念產品,并基于app平臺提供推廣加盟平臺、產品購買平臺、資訊共享、線上服務、社群運營五大功能板塊,更好的推動以減塑為目標的復用系統新模式。
導師評語
李佳一基于減塑問題聚焦堂食一次性飲品杯的新模式探索具有現實意義。值得肯定的是挑戰復雜系統的新思路,以及應運而生的新配套產品的實踐研究。尤其是以問題為導向,而非表象化的學習態度給我留下了印象深刻。

——李衛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Plan 動力MOTOR+》??作者:羅森豪

導師組:李衛、李文龍、李世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Plan MOTOR+是筆者論文研究成果的驗證,是一個將電動產品進行分解、重組的計劃。在這個項目中,筆者將五款常用的電動產品進行了解剖研究,驗證其產品部件的通用性,將電動產品中的“心臟”與“肌肉”進行模塊化重組,在滿足所有產品功能與體驗的同時,將產業資源最大化利用。
導師評語
羅森豪的畢設創作可以概括為全情投入。憑借多年對工業設計的持續關注,圍繞日常生活產品閑置問題,從大三課程的分享服務模式到大四畢設的資源再配置,他一直遵循求真務實的研究精神,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過程與結果都可圈可點。

——李衛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2022-2200女性安全防護產品發展史》

作者:隋心怡

導師組:李衛、王捷、張凡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2022-2200女性安全防護產品發展史》設定出版于2203年,書中詳細總結了不同年代女性安全防護產品的發展。通過對未來情境下女性安全防護產品發展的可能性進行構想,設計了危險預測功能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呈現形式,并希望通過設計的手段,引發人們對女性安全防護這一社會問題的思考。
導師評語
隋心怡圍繞女性安全防護問題在三個時間維度分別探討了當代就事論事、可預知近代防患于未然、以及未來回歸本源的不同策略對設計的影響,這種嘗試突破設計邊界的探索十分值得肯定。

——李衛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展⑥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站,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創意設計競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亚洲大波少妇